您的位置: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十六屆 > 論壇播報

匯聚“海峽正能量”:兩岸最大規模民間交流活動登場

時間:2024年06月15日 23:37: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廈門6月15日電 題:匯聚“海峽正能量”:兩岸最大規模民間交流活動登場

  新華社記者鄭良、鄧倩倩、尚昊

  15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在廈門舉行。7000多名臺灣各界嘉賓相聚鷺島,暢敘友誼。

  他們當中有“老朋友”,也有“新面孔”。首次參加海峽論壇的臺灣雲林縣長張麗善援引孟子語錄“雖千萬人吾往矣”,道出與會臺胞義無反顧而來的共同心聲。

  15日上午,與會臺胞們早早來到會場,互相交流寒暄,並在“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用民族復興偉大榮光”的字幅前留下一張張闔影。論壇大會上,登臺發言的臺灣嘉賓傾情講述對兩岸融合發展的所感所願——

  “兩岸人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都是中國人,應共同面對各種挑戰,為子孫後代開創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的和平盛世。”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致辭表示。

  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更多臺青成為海峽論壇上的主角,他們在大陸找到實現價值的舞臺,也自豪地站上舞臺分享在這裡創業就業、實現夢想的故事。

  “我們研發的‘救命神器’人工心肺,是世界上最輕的人工膜肺(ECMO),在去年杭州亞運會期間,打敗所有進口産品,為亞運健兒保駕護航。”心擎醫療(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臺青徐博翎細數著創業成績。其團隊現有130多名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4歲,大多來自兩岸眾多頂尖名校。

  這一切源於2013年留學回國時,徐博翎毫不猶豫選擇大陸,成為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帶著“臺商一代”父親對她回國創業的殷殷囑託,她用十年時間,帶領公司掌握世界領先技術。

  來自臺灣高雄的李姿瑩,以兩岸共通的閩南文化為紐帶,也在大陸找到了人生坐標。自2013年來到大陸參加閩南文化研習營,她就愛上了與臺灣有著相似風土人情的漳州,2018年博士畢業後,她應聘到閩南師範大學擔任閩南文化課程教師。

  帶領學生拍攝微電影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在臺灣出版關於閩臺文化與文創的書《閩南文化與創意設計》,加入霧峰林家祖籍地的遷臺記憶館相關工作……李姿瑩在大陸的工作生活充實,多姿多彩。因閩南文化結緣的大陸好友,也成為她相伴一生的愛人。

  “大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保護和創新傳承,總是讓我備受鼓舞。未來我將結合文創、戲曲、非遺、涉臺文物,繼續用新媒體的方式來傳播傳統文化。”李姿瑩説。

  兩岸的骨肉親情,紮根在心中,流露在言語中,也演繹在文藝作品中。

  海峽論壇大會進入第二篇章,由兩岸學生共同組成的集美大學舞龍隊,帶來極富民族色彩的《中國龍》表演;臺灣演員陳妍希和大陸歌手張含韻攜手,共同演唱歌曲《若思念便思念》;中國東方歌舞團獻上的火遍海內外的《千里江山》,一舞盡顯中華文化魅力;由馬尾、馬祖兩地小學生組成的“兩馬”童聲合唱團,唱響《同根謠》。

  “心的彼岸有人等著你……”海峽論壇大會主題歌《我們相信》贏得現場熱烈掌聲。

  作為兩岸最大規模的民間交流活動,本屆論壇繼續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舉辦論壇大會以及基層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板塊50項活動,為全面恢復兩岸交流往來蓄勢聚力。

【編輯 黃曉迪】
論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