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十六屆 > 論壇播報

“登陸”臺青的“接力跑”:從未停下腳步

時間:2024年06月15日 13:5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廈門6月14日電 題:“登陸”臺青的“接力跑”:從未停下腳步

  中新社記者 龍敏

  “這場接力跑,兩岸青年從未停下腳步。”14日,在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上,臺灣青年賴彥君登臺講述了自己的“登陸”之旅。

  15年前,賴彥君獨自跨越海峽,前往武漢求學,夢想成為一名法律人。如今,她得償所願,成為湖北省首位臺籍執業律師,成為身兼大學教師、律師、調解員、公益普法志願者等多重身份的法律教育工作者。

  “因為融入,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無限的可能。”從剛到武漢時聽不懂老師上課的內容,到獲得湖北青年五四獎章,賴彥君向中新社記者表示,融入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身邊有很多師長、朋友給她滿滿的關懷和鼓勵,讓她有勇氣面對困難挫折。“這也是我從受益者轉變為服務者、堅持做公益的原因,希望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我多開展一次公益普法宣傳,就會多一些人提高法律意識;我多培訓一名志願者,就多一雙為社會服務的手;我多辦一個法律援助案件,就會多一個人得到幫助。”賴彥君表示,所接觸的每一個案件,背後都是當事人100%的人生。

  談及一起為200元(人民幣,下同)打官司的案例,賴彥君回憶道,這是她接過金額最小的案件,200元對很多人來説也許只是隨手一個微信紅包,就夠聚一次餐、逛一次超市。“但是我接了,因為我想讓大家知道再小的正義都值得堅守,我們確實成功了。”

  “在武漢的十幾年,我欣喜地發現越來越多學生、臺青後輩報考法律系,走上律師道路,是因為想成為和賴律師一樣的人。”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這是賴彥君最驕傲的事情。

  賴彥君的腳步不曾停歇。她發揮所長,免費為在大陸就業、創業、求學的臺胞提供法律諮詢、公益普法等服務,並協助臺胞處理婚姻、勞動、合同等糾紛案件。

  “在調解成功的時候,那種促進兩岸融合的喜悅之情油然而生。”在兩岸公益法律服務中,賴彥君發現“兩岸用語差異”成為困擾臺胞的一個常見問題。

  在海峽青年論壇現場,賴彥君向兩岸青年説及自己的一件糗事:讀大學時有場大型活動中電腦臨時出問題,自己在場外收到學長學姐的“快帶筆電過來”資訊,用最快速度趕到會場,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把一本精美的活頁筆電拿了出來。“同樣的錯誤也會發生在工作生活中,也有臺胞因為用語不同而導致合同出現歧義,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官司。”

  “我在臺灣出生長大,所以我對臺灣民眾的所思所想感同身受;我在大陸學習工作,所以我了解這裡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賴彥君説,臺青、臺商、臺生等不同群體會有不一樣的困難和訴求,她會講政策、解疑惑,促進有效溝通,避免誤會發生。

  “公益本質不在於一個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去做。”賴彥君説,“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所得到的愛和溫暖,無私地傳播給需要幫助的人,這份愛就會不斷地傳下去。”

  “在我之前,有很多臺青為兩岸交流奉獻。如今,我從他們手中接過了接力棒,把他們未實現的‘我不可以’變成‘我可以’,再交棒給每一個新的青春。”賴彥君表示,每一位臺青都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貢獻力量。(完)

【編輯 黃曉迪】
論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