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深圳30年:夢已醒?夢仍在? 轉型正當時

時間:2010-08-25 13:39   來源:南方新聞網新華網廣州頻道

  2010年,深圳特區成立三十週年。而立之年調整産業結構,深圳有了新的轉型夢想,深圳市政府近日宣佈,生物、新能源、網際網路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將成為未來深圳的支柱産業。

  過去30年,無數懷著淘金夢和個性解放夢想的年輕人來到深圳,造就了如今一批批走出國門乃至成為世界500強的企業,高新技術、金融、物流和文化逐步形成深圳四大支柱産業;未來30年,在深圳轉向生物、新能源、網際網路三大新興支柱産業的過程中,深圳能否批量生産出華為、騰訊這樣的龍頭企業?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30年後的深圳,對於人才,還如當初一樣有吸引力嗎?追求冒險和個性的深圳夢是否會褪色,敢於冒險與創新的深圳精神是否依然存在,是決定新時期深圳夢能否實現的關鍵。

  深圳還有吸引力嗎?

  “羚羊挂角11”在深圳坂田一家軟體開發公司上班。在天涯部落格上,他發表的一篇博文,引起很多深圳人關注。

  “羚羊挂角11”講述的故事是:“深圳公司由於部門開發人力不足,從南京研究所協調了人過來異地開發,有一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學生。他們出差即將結束,我們部門依然缺人,就想看看這些異地過來,剛畢業還沒什麼牽掛的同學能否留在深圳。聊了一些,大部分問題是:深圳治安沒有南京好;深圳本部工作壓力大,節奏快,一直很忙,沒有自己的生活,南京氣氛相對輕鬆;深圳沒什麼好玩的,華僑城歡樂谷也不能每週都去啊,公司所在地坂田去華強北要1個小時,去蛇口要2小時,去別的地方就更遠了。”文章最後,他提問,“深圳真的沒有吸引力了嗎?”

  對於很多依然懷著深圳夢的人來説,這確實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以網際網路這個而立之年的深圳確立的新興支柱産業為例。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是近年本土迅速崛起的一家電子商務企業,公司總經理魏強來深圳闖蕩近20年,在從事進出口代理工作長達11年後,他抓住網際網路業興起的機會,創立了這家全國首推全程外貿電子商務公司。“80年代末來深圳的很多人與我一樣,是因為這裡有獨特的改革開放政策,只要你敢想敢幹,到處都有機會。如今,特區不特,來深圳的年輕人,首先要面對的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等現實問題,內地城市自然相對更有吸引力。”魏強接受本報採訪時説。

  他告訴記者,近期蘇州工業園、上海某區政府都有官員專程到公司造訪,希望能以優惠的政策吸引公司遷移。“如果説現在還有什麼讓我留戀深圳,只有在這裡工作生活了近20年的心理情結,還有就是對開放的民間環境的不捨。但是,我們公司在深圳成長的這9年時間,並沒有得到本土具體扶持政策的幫助,對於一家正在迅速成長的企業來説,如果其他地方有切實的扶持政策,我們也會考慮遷移。”魏強説。

  本土龍頭企業騰訊公司CEO馬化騰也曾指出,人才短缺制約著廣東網際網路發展。馬化騰表示:“高房價對吸引人才的衝擊,以及頻寬、土地資源等因素都影響人才的吸引力”在所有因素中,馬化騰對於人才短缺的影響最為關注。

  如何延續“深圳夢”?

  “過去30年深圳立起了什麼?靠什麼而立?”

  “迎接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深圳今年能做什麼?”

  “未來30年深圳再幹什麼?靠什麼去實現?”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給深圳提出的這三個命題,可以應用在三大新興産業如何延續“深圳夢”的反思。

  深圳社科院城市營運中心主任高海燕認為,改革開放之初,深圳放開的體制、靈活的管理、更高的收入,讓人們萌發了戰鬥力。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也表示,將“深圳夢”概括為“發財夢”是一種片面理解。“過去30年,深圳之所以能培育出華為、騰訊這樣的明星企業,靠的決不是發財夢,不是幾條經濟優惠政策,而是良好的市場機制。”袁易明對本報記者説。

  深圳市商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林慧曾直言不諱地指出深圳目前有十大“短板”,其中包括:缺少在全國乃至國際有影響的科學家、技術專家和學者;缺少在全國乃至國際有影響的企業家;近年來缺少在全國有影響的改革風雲人物;除了華為、中興,還缺少一大批可以稱得上跨國公司的企業;“小富即安”風氣有所上揚,開拓創新精神不如改革開放之初。“深圳不是缺人才,沒有吸引力了,而是人才看不到方向。三大新興産業政策的出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目標,但是實現路徑值得探討,是靠重大投資來拉動産值還是靠建立産業鏈來實現?在這個問題上説法不是很明確。”深圳市科協副主席張克科接受本報採訪時説。

  他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之初,深圳百業待興,需要夢想支撐。如今,深圳已經醒來,不再做夢,需要的是做實。他認為,30年後的深圳必須堅持“建立國際化城市,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建立公民社會”這三個方向,才能繼續吸引人才,再續“深圳夢”的奇跡。

  深商研究會秘書長黃東和認為,深圳的特色優勢在於夢想。“倘若我們能夠將所有深圳人的夢想作為深圳的理想、將所有深圳人的想像力凝聚為深圳的創造力,以創意為瑰寶,以實利為衡準,事事敢為天下先,那麼,以深圳特區的使命和抱負,哪一個城市能與之抗衡呢?”黃東和説。

  地理縱深

  “深圳夢”還能否批量生産騰訊、華為?

  過去30年,深圳夢締造出了許多有名的企業和企業家。華為的任正非、中興的候為貴、萬科的王石等一大批優秀民營企業家,他們敢闖敢試、拼搏創新,托起了深圳這座中國人的夢想之城。他們都是改革之初來到深圳,托起了深圳今天的輝煌。30年過去,在深圳未來瞄準的生物、新能源、網際網路三大新興産業中,能否批量産生華為、騰訊這樣的企業,這座城市的土壤,還能孕育出這樣的明星企業家嗎?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接受本報採訪時認為,在生物、新能源、網際網路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過程中,能否再批量生産出華為這樣的明星企業以及一批明星企業家,主要看兩點:深圳的改革力度是否依然不減弱,市場機制、體制依然存在?是否具備生産産品,發展新興産業的生産要素。

  “至少從目前來看,深圳的改革力度並無減弱,市場機制在全國來看都是相對完善的,企業具備捕捉市場需求的良好能力,本土創業的年輕人依然保留了移民文化帶來的包容、吸收、接受能力強的特點。深圳完全有可能在未來30年再培育一批華為和騰訊。”袁易明説。

  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強接受本報採訪時認為,深圳曾經以先進性、試驗性成為實現夢想的捷徑,但現在在其他城市同樣可以實現夢想。如何繼續培育出一批明星企業,他建議政府應該更多關注和培育本土成長性好的中型企業,而不是只關注龍頭企業的引進與服務,因為大量的本土中等規模企業中,才極有可能誕生出新的“華為”和“騰訊”。

  地理論見

  “夢想沒有褪色,而是在外溢”

  “深圳夢是否褪色,不能一概而論。”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産中心主任宋丁接受本報採訪時説。

  什麼是“深圳夢”?宋丁認為,“深圳夢”就是“特區夢”,深圳成立之初的特殊性在於你可以做在特區以外的地區所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不把深圳的經驗傳播出去,“深圳夢”就變成了“特權夢”,沒有任何意義。現在深圳的很多精神和經驗有向全國擴張的趨勢,很多人才逐漸回流到內地去,來深圳淘金的人來的少了這是必然的,這是“深圳夢”實現的表現,是深圳産業調整升級之後所帶來的變化,對深圳來説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低端的人才在深圳待不下去,而高端的人才留了下來。比如IT行業,騰訊、阿里巴巴這些大公司的總部都選擇設在深圳,人才的競爭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應該説,深圳的人才結構更加專業化和定向化了。

  “深圳要大力扶持三大産業,要再造一個深圳,人口肯定要收縮。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現在很多藍領工人在內地就業,這對國家來説也是好事。深圳要不斷往高處走,成為一個有活力有創造力的年輕城市,就應該選擇那些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強大、蓬勃的年輕産業。目前深圳面臨的是人才結構調整所帶來的一些變動,我們不能拿90年代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宋丁説。

  他認為,深圳要吸引高端人才隊伍潛力還是很大的,雖然他們面臨著住房、交通、環境等方面的困難,需要政府層面住房政策的支援,這樣有助於吸引人才,但切不可走得太偏。用政策來養人是走不長遠的,需要用完善産業鏈來解決,通過開放、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環境來發展三大産業,從而提高高端人才的盈利能力。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