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銘記歷史:黃花崗起義的故事

時間:2011-03-31 13:15   來源:廣州日報

潘嘉俊的油畫《辛亥第一槍》今日首展。黃丹彤、莫健超攝

  大義

  潘達微冒死

  殮葬七十二烈士

  他是一個記者、漫畫家,他還是同盟會秘密會員,他同時也是一個沒有暴露身份的革命黨人,他叫潘達微!

  “‘三·二九’起義失敗後,清政府只顧搜捕革命黨人,對滿街遺骸置之不管,從越秀山麓至雙門底沿途各街道,隨處可見殉難烈士暴屍街頭。是潘達微想方設法冒死將七十二烈士的遺骸收埋。”美術史家、廣東作家黃大德27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提到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清政府將烈士遺骸運堆于廣東咨議局前的空地,準備槁葬在歷來殮埋刑屍的臭崗。為了不讓官府仆役的屍體摻雜烈士的忠骸,一直沒有暴露身份的革命黨人、漫畫家潘達微以慈善為詞,設法謀求營葬死難烈士。”聽說廣仁善堂在沙河馬路邊紅花崗有空地一段,便向廣仁堂求援,對善董徐樹棠痛陳大義,徐樹棠等善董深受感動。潘達微又向其父親好友清鄉督辦江孔殷求助,江孔殷協助其疏通官府,並電告廣仁善堂負責收殮,廣仁善堂于是出讓紅花崗作烈士墓地,並負責棺木營葬各事。潘達微親率近百名仵工,將七十二烈士的忠骸葬于紅花崗上,並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

  潘達微在事後1921年一篇《自述》中,詳細地記述了當時情景:“回首黃花崗上,碧血青磷,鬼雄夜嘯,撫衷自問,誠無以對諸先烈在天之靈”。

  “其實,就在‘三·二九’起義失敗當年,這位名畫家就將黃花崗剛剛埋葬殉難烈士時最初的情景,畫了一幅題為《黃花崗圖》的國畫,並冒險刊登在1911年第11期的《平民畫報》上。當時黃花崗還是一堆亂草叢,而畫作中黃花崗是另一番景象。”黃大德說,十多年前一看到這幅畫作時十分震撼。原來當年潘達微是想通過這幅畫,寄托對建設黃花崗烈士墓園的美好展望。

  在這幅珍貴的畫作上,埋葬英烈的黃花崗荒煙蔓草間,豎立著烈士墓碑,離離宿草埋恨千古;墳前寥寥松柏,卻傲然屹立偉岸挺拔;背景還襯以一輪明月,流露出一股濃濃的悲壯浩然之氣。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