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銀行”在“草根人物”中間
“看,我活得很好!”説話間,彭水林搖著輪椅左右搖擺、後仰懸空,跳起了自編的“輪椅舞”。回到木板床上,操起一支啞鈴練起了手部力量。放下啞鈴,還給街坊四鄰表演了一手剛學會的葫蘆絲。
見到彭水林額頭沁出一層汗珠,妻子周愛群趕緊上前俯下身為丈夫打扇。房東余良説,只剩下“小半截”的丈夫是周愛群的重點保護對象,周愛群做家務、伺候病痛、打理門店,無怨無悔地承受著巨大的身體和精神負擔,不離不棄的精神在小區有口皆碑。
説話間,有居民來買東西。“‘半截人’做生意從不靠別人的同情,他的價錢經得起‘貨比三家’。”街坊説,“半截人便利店”和街坊四鄰有心照不宣的默契:來買貨的鄰居錢不湊手,老彭一概賒賬;有了錢,大家都趕緊還上。五年來,小區門面價格不斷上漲,但彭家的房東余良一家,門面租金總比別的房東每月低幾百元;而彭家租余家的住房,更是五年來沒有加過一分錢房租。遇上彭家人外出,余家還“義務代理”開店,一筆筆錢款不差分毫。
“半截人”一家和街坊四鄰,在長沙是社會“草根人物”。但他們閃光的言行,讓人感到商業誠信的“精神銀行”,就在我們身邊。
[ 責任編輯:范斯騰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范斯騰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