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九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廈門舉行。兩岸企業界、學界代表共聚一堂,探討大陸經濟轉型升級與兩岸服務業合作。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大陸有耐心克服兩岸經貿制度化方面目前遇到的一些困難。大陸願意率先、優先向臺灣同胞開放市場,但大陸經濟有整體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因為兩岸經貿制度化的波折延宕和停止。
作為投洽會的重要配套活動,每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都能緊扣兩岸經貿合作脈搏,今年從兩岸服務業合作角度切入,也具有相當現實的意義。臺北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就表示,臺灣經濟在走完高速成長階段之後仍能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與大陸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主持議題研討的廈大臺灣研究院教授李非也認為,大陸面臨經濟轉型,在大陸的臺企也因此面臨轉型,與20年前臺灣島內情形類似。但大陸很大,臺企可以向內轉,也可以向外轉。大陸已經從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兩岸服務業合作,臺灣所有的優勢都在“小而精”。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沈丹陽認為,服貿協議對減少和消除兩岸間涵蓋眾多部門的服務貿易限制性措施、對推動兩岸互補性服務要素的整合和流動、提升服務業合作水準及促進兩岸産業轉型升級,都有極為重要、積極的意義。“在兩岸服務業合作問題上,兩岸不僅要高唱愛拼才會贏,更要唱合作大家贏!”
連結
兩岸服務業合作案例分享
精耕模式嫁接大陸型經濟發展
儘管服貿協議在臺灣島內懸而未決,但兩岸服務業的合作交流早已有之。以生産型服務業為例,當前已有超過五十家臺灣連鎖品牌在大陸深耕發展。昨日在兩岸經貿合作論壇上,就有不少企業通過他們的成功案例,説明兩岸服務業的優勢互補,是兩岸經濟合作的新思路。
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總裁陳定宗的一番講述尤為引人關注,陳定宗是一名臺商,自2002年在上海開設大陸第一家門店起,來自臺灣的休閒餐飲品牌“一茶一坐”相繼在32個大中型城市的地標商圈開設了100多家門店。陳定宗指出,臺灣服務業有海島型經濟的精耕模式,將這種精耕模式嫁接到大陸型經濟中發展,能夠促進連鎖經營的轉型升級。他提出了在這過程中的三個要點:專業化、標準化與簡單化。以保證品牌擴大經營的過程中,在任意一個城市,品質都與標準一致。“我們每日都要接待80萬人次,但品質不能受影響,大陸型經濟也不應該成為藉口。”
陳定宗還將大陸市場比作一條又寬又大的河流,把消費者比喻為河中的魚。會員制度成為一種“引流”方式,將“魚”圈進自家品牌的“池塘”中。定期的會員活動成為“魚餌”,能夠“釣”上不同的“魚”。面對大陸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一茶一坐”順應新媒體時代潮流,通過微信打造新的溝通和服務平臺,能夠提前預約訂座。“戰爭從消費者出門時,就已經打響”。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海峽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