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媒體談基層改革:許多地方動作不少 好多是表面熱鬧

2015年04月15日 07:5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基層改革要“有規矩地闖”(一線視角)

  如果説,過去的基層改革允許“摸著石頭過河”,那麼現在的改革更多帶著“導航勘探”的特點。改革者要保持“闖”的勁兒,但也要儘量避免妄動

  當前基層改革的心氣兒,值得認真對待。不久前,遇到一位縣委書記,是那種思路多、敢創新、有魄力的幹部,曾推出一系列在當地很得民心的改革創新。他向某位領導談及縣裏某項改革,對方半開玩笑半帶提醒地説:“中央要求不要搶跑,你們也不要步子邁得太大啊!”這位縣委書記説,他覺得被潑了點冷水。

  這些“提醒”,反映了一些基層幹部的顧慮,也暴露了一些認識的似是而非,倘若不加疏導,會影響改革推進——因為中央要求的全面深化改革,特別強調上下對稱。從目前情況看,中央動起來了,頂層設計力度大、進展快、成效明顯,可一些地方和基層並未及時跟上,並不“對稱”。儘管“改革”在基層也是熱詞,許多地方動作不少,但坦率説,好多是表面熱鬧。

  盤根錯節的關係、錯綜複雜的利益,持續變化的外部環境、不斷提高的內在要求,給基層改革者帶來不小壓力。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如果説,過去的改革帶著“摸著石頭過河”的烙印,也會有“率先試點”的政策優勢,那麼今天的改革更像是“配備導航的勘探”,有方向、有軌道,既有“同步落實”的規矩和要求,又要求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置身這樣的變化中,一些地方領導幹部的心態變得複雜而微妙,改革的主動意識、進取心態乃至整體的創新氛圍,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有些人認為,改革是頂層設計的事,與基層無關。什麼都依賴“上頭”,自己等著執行就可以了,所以喊得響、動得慢、做得少。還有人認為,改革有風險,難度大,不如做個太平官,寧可不出成績,也不願在改革創新上動腦筋、冒風險。最糟糕的一種,是以“假改革”來虛應。比如一些地方簡政放權,不過是從“左手”放到“右手”,或是明裏減10項、暗裏增8項,開個無房證明都要收20元手續費,怎能讓群眾不鬱悶?這算哪門子改革?

  從“摸石探路”式改革,變成“導航勘探”式改革,並不是對基層改革創造性的否定,恰恰相反,對基層探索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創造性地調動起基層力量。事實上,改革開放30多年,很多改革創新都來自地方和基層積極而有創造性的試點。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同樣有賴於基層探索和頂層設計主動而有效率的互動。

  只不過,基層要學會並逐漸習慣“有規矩地闖”。像那些需要試點研究的、需要得到法律授權的、需要由中央統一部署的,就不要妄動盲動。而那些已有明確部署的,比如簡政放權、戶籍改革等,就不要“等靠要”了,抓緊動起來,發揮主觀能動性。

  事實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為地方留下了很大的創新和探索的空間。簡政放權,能不能再深入一些、動真格一些,讓百姓得實惠更多一些?社會治理,能不能探索一些更行之有效、因地制宜的路子?投融資體制改革,能不能更豐富、更靈活,從而使社會資金充分涌流、活力四射?諸如此類,地方皆大有可為。

  改革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交相輝映”,正是題中之義。因此,讓基層煥發創新精神,形成改革氛圍,在今天實在很有必要。

  (作者為本報山東分社記者 劉成友)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