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8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在海外財大氣粗是因為工人多
一項最新的分析研究表明,中國之所以能夠借錢給美國是因為它的工作人口數量比兒童和老年人數多。這項研究旨在弄明白為什麼北京不像一般的新興經濟體那樣,是一個借貸者,相反卻是一個主要的債權國。
這項在國際清算銀行的出版物上刊登的經濟學家進行的個人研究表明,中國工作人口數量遠遠多於受撫育人口數量的情況還將持續至少15年。經濟學家馬國南(音)和周海文(音)稱,中國儲蓄率高的部分原因是它的“青少年撫育比率”低,這一比率是15歲以下的人口數量同工作人口數量的比值。
而一個國家的“老年撫養比率”則是指年齡在65歲以上的拿著養老金的人口數量同工作人口數量的比值。
他們起草的這份報告説:“中國人口在1985到2007年間發生的驚人變化是,它的青少年撫養比率下降了一半,而其老年撫養比率僅略微有所上升,總體撫養比率沒有發生變化。”
認為人口統計特徵是中國能夠在全球收購資産並持有大量美國政府債券的原因的看法,為中美之間長期存在的緊張關係帶來了一線曙光。
同時,這也讓人們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長期以來許多經濟學家所認定的所謂的“全球不平衡”——主要是美國對華貿易赤字——是導致本次全球性危機的因素之一的看法。
傳統觀點認為,中國鉅額海外投資是“消化”其國內大量出口盈餘的一種方式,以防止通貨膨脹等情況的發生。中國的出口盈餘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一最新的研究卻表明,這並不是中國可用盈餘資金的唯一主要來源。
馬和周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個人研究為理解中國為什麼有錢到海外投資提供了深入見解,並指明個人的高儲蓄率和政府借債的減少是主要的原因。而這又是由中國的人口統計學特徵驅動的,並使得中國有能力向海外投資,從而對經典的經濟學理論構成了挑戰。
這項研究顯示,由於小于15歲的人口數量相對較低,中國政府無需在與兒童相關的服務上花費大量資金,從而得以騰出手來到海外去收購公司和證券資産。(唐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