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7日文章,原題:最新研究消除對中國員工的誤解
如果我們問跨國公司什麼能激勵中國員工,回答是一致的:金錢。一家製造公司管理人士表示,中國人對他們的僱主毫無忠誠可言。金錢是最重要的動力。
然而這種看法可能已經過時。兩年來,我們對中國3家西方品牌酒店的員工進行了系列調查。研究結果是,許多中國員工想要的並不只是金錢,他們以自己是團隊一員為榮。
西方管理者與中國員工間的理解錯位可能是因為跨國公司對中國員工的印象來自他們與農民工打交道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農民工是經濟特區勞動力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掙到足夠的錢,讓家鄉親人過上好日子。
儘管此後西方公司逐步擴展到中國其他地區,但許多西方管理者仍然抱著原來的觀念,認為所有中國員工都只在乎薪酬。他們的依據是吉爾特 霍夫斯塔德上世紀80年代的研究結果。
但我們認為,中國的社會文化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員工工作態度也出現了明顯改變。
我們在中國對241位員工進行了調查,他們大部分都不到40歲。
男性化分數高意味著更重視高收入與工作環境,而分數低則更重視與同事、老闆關係和諧。在霍夫斯塔德研究中,中國得到了66分,而在我們的研究中為負22分。在今日中國,挑選出色員工參加宴會可能比發獎金更能有效激勵員工。
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方面,我們的研究結果也與霍夫斯塔德截然不同。在這項評分中,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得到20分(非常傾向集體主義),而最新研究得分為71分(非常傾向個人主義)。
此外,中國員工比上一代人更關注閒暇時間;在霍夫斯塔德的研究中,中國人比其他國家更看重金錢與儲蓄,當時中國在長期導向方面得到世界最高的118分,但在我們的研究中只得到了40分,與法國相當。
研究還發現,在員工對工作權力分配的觀點方面,中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假設一個老闆想出了個笨點子,在委內瑞拉這樣的高權力距離國家,員工的回答也許是“好的,老闆”。在美國這樣的中等權力距離文化中,員工可能會説“有趣的想法,不過也許有個更好的辦法”。在丹麥等低權力距離文化中,他們的員工可能就會直言不諱地説“老闆,這是又一個蠢主意”。
在霍夫斯塔德的研究中,中國在權力距離方面得到80分,和委內瑞拉差不多;但在此次研究中得到41分,與美國相同。(作者凱瑟琳 金?麥特斯和理查德 麥特斯,徐乃岑譯)(稿件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