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手繪課本教著山裏的這個特殊學生
對淩瑩的教學沒有教綱,不講進度,不論難度,老師們特意安排的課程其實都和汪淩瑩今後的生活有關。
王彩君25歲,是汪淩瑩的語文老師,是個活潑的本地姑娘。
“拼音、識字,都是最基本的。”她給淩瑩準備了單獨的課本:課文被她抄在A3大小的紙上,一頁頁翻來,可以看出了這個年輕老師的用心。“沒有什麼可以借鑒,她要看得清,她要喜歡學。”她説,因為病情,汪淩瑩的視力已經十分糟糕,書本上的4號字根本看不清。
3年裏,老師們一共給汪淩瑩“編”了多少頁課本?沒人可以準確回答,但如果把這些A3紙裝訂成冊,它一定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小學課本。
淩瑩現在學會了1000以內的加減法;識字100多個,根據拼音,她已經能讀完故事書。她的爸媽很開心——家裏終於有人識字。當然,爸媽心裏更加清楚,女兒的學習和很多老師有關——
第一次握筆,陪在身邊的是唐曉莉老師,當時還懷著8個月身孕;教淩瑩第一次寫名字的是王蘇妹老師;孩子學會的第一首歌是“閃爍的小星”,是59歲的毛澤思老師教的;第一條紅領巾,是蔣有兵校長為她戴的……
近3年裏,12位老師在接力,“送教記錄本”上清晰地記錄著每一位老師的教程和評語,還有老師們的希望。比如“會讀拼音”,比如“會測量長短”,比如“進步很大”……為了這個山裏的孩子,老師們用腳走了1000多公里山路,用手編了數不清的教材。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