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綜述:讓禽畜糞便“變廢為寶”
新華社記者
湛藍天空下,一望無際的原野,牛羊悠閒自在地吃草,成群的雞鴨嬉戲打鬧……但如果大量禽畜糞便未經合理處置直接排入環境,看似桃花源般的生活也可能面臨嚴重污染。如何實現禽畜糞便的環保化處理,“變廢為寶”,是困擾各國禽畜養殖業的共同問題。
內部迴圈
養殖業在為人類提供肉蛋奶的同時,也會産生大量禽畜糞便等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如果不妥善處理,勢必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些廢棄物本身有其價值所在,合理利用的話也能産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美國非常注重發展種養結合的生態迴圈農業來解決禽畜養殖污染問題。在美國,大部分大型農場都是農牧結合型,從種植安排到生産、銷售等各方面都十分重視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緊密聯繫。
通常來説,農場主根據養殖規模産生的糞便量來安排種植規模,種植産生的作物秸稈等又被用於養殖飼草或飼料,養殖場的禽畜糞便乾燥固化後成為有機肥歸還農田。這樣一來,養殖業與種植業在飼草、飼料、肥料3個體系間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相互迴圈,既防止污染環境又有助於提高土壤肥力。
回收利用
除了通過農牧結合實現禽畜糞便迴圈處理的方法外,牛、羊等吃草動物的糞便,還可以留在養殖場內處理成再生飼料,直接供養殖業再次使用。
另外,韓國還採用了一種養殖場和廢物處理場一體化的禽畜糞便處理模式。首先,在養殖場內對不同糞便進行分類,對能直接利用的糞便以發酵成有機肥料的形式進行回收;而對那些不能直接利用的糞便,高溫殺菌後收集在專用糞池裏,由廢物處理場統一運走。然後,廢物處理場進行層層分解後提煉出所需物質,如其中含有大量纖維沉澱物的部分,就可以回收進入造紙廠加工成紙張。
無獨有偶,澳大利亞也有個很受歡迎的創新:用袋熊糞便造紙。袋熊是種食草動物,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南部。這種新型紙張作為澳大利亞代表性紀念品,深受遊客喜愛。
政府支援
禽畜養殖業相對來説屬於“微利”行業,養殖從業者往往缺乏必要的資金和意願來建設禽畜糞便處理措施和支付費用。因此,如果有相應的政府支援機制,將有助於推動禽畜糞便的環保化處理。
例如,歐盟除了對禽畜糞便加強行政監管外,還在經濟上實行農業環境補貼,將農業補貼與環保標誌掛鉤,對使用有利於環境和資源的生産技術給予補貼,並大幅增加用於環保措施的資金。補貼方式基本上都是政府通過某一項目的實施支付給農場主,並保證項目的延續性。
專家建議,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可加大禽畜養殖污染治理資金投入,研究制定公共財政投資用於禽畜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補貼政策,引導促進養殖業從業者採用環境友好型禽畜糞便處理技術。
除了財政補貼外,教育培訓也是重要的支援手段。就中國來説,禽畜養殖業從業者普遍受教育水準較低,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因此,政府主導下開展教育培訓,既有助於加強養殖業從業者的生存競爭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的禽畜糞便迴圈再利用的科學管理意識,從而建立起迴圈農業發展模式。
總之,防範禽畜養殖業造成的環境污染,讓禽畜糞便“變廢為寶”,應充分考慮當地土地禽畜承載力,合理規劃養殖場佈局,將禽畜養殖業與種植業緊密結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迴圈生態農業體系,從而降低生産成本,實現種養平衡,保護環境。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