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兩岸媒體"重走抗戰大後方" 感受自貢民眾愛國熱情

2015年05月16日 08:46:5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馮玉祥將軍隸書大字“還我河山”,至今被自貢人民刻在龍鳳山岩壁。(台灣網 宣玲玲 攝)

  馮玉祥將軍隸書大字“還我河山”,至今被自貢人民刻在龍鳳山岩壁。(台灣網記者 宣玲玲 攝)

  台灣網5月15日自貢訊 (記者 宣玲玲) 5月15日,中共自貢市市委副書記譚豹及中共自貢市市委宣傳部長向全華、自貢抗戰史研究學者及海峽兩岸媒體“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的記者共同走訪了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及檔案館,了解自貢在抗戰時期“産鹽獻金”的史實。

  “井深總長度相當於400多座珠穆朗瑪峰”,“井壁可以繞赤道3圈”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宋良曦介紹道:當時在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靠自貢人民手工鑽探的鹽井共達1萬3千個,每個約300米深。日軍稱自貢是讓日軍膽寒的“軍事大工廠”。

  “自貢鹽工在日機轟炸之時冒著敵人炮火紮好井口,封好灶火,然後才躲進防空洞,空襲一過,又立即開啟灶口,點燃灶火,開始生産,鹽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自貢在整個四川的鹽稅比重達到80%,那可是能支撐27個整編師啊!”宋良曦感慨頗深。

  除了産鹽,自貢在抗戰期間還積極獻金抗日,連妓女、丐幫、囚犯也紛紛參與。當時全市22萬人口獻金總額達1億2千萬(法幣,下同),創全國獻金22項第一。至今還流傳著自貢獻金的感人故事:貢井地區的一個老人傾其一生積蓄把200大洋全部捐獻,兩岸媒體記者感嘆道“那可是她的養老錢,送終錢,棺材錢啊!”;當時唸書的鹽商女兒們紛紛拿出戒指項鍊等嫁粧;還有人匿名捐出600萬,至今仍未找到其人。當時報刊稱捐款的沿街道路上“鈔票如雪花飛舞”。馮玉祥將軍對自貢的獻金熱情深感欣慰,趁興揮毫,寫下四個隸書大字“還我河山”,至今被自貢人民刻在龍鳳山岩壁。

  面對兩岸記者提問“抗戰精神對兩岸關係的啟示”時,自貢抗戰史研究學者無不感慨的表示,兩岸同胞在大敵當前的年代都能攜手合作,為什麼不能在和平年代再次團結一致,這是一個“時不我待”“水到渠成”的事情,“兩岸同胞是時候該團結一致,攜手並進,共促中華民族復興了!”

  資料:全面抗戰的八年中,川鹽“增産趕運”,自貢井鹽運銷湘、贛、鄂、豫、川、康、黔、滇北等地區,供大後方三分之一的人口食用,並且對穩定這些地區的戰時物價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據史料統計,1938年至1945年,自貢鹽場共生産食鹽1938901噸,創造稅收21億元。這是一個當時面積僅160多平方公里、人口22萬的城市創造的奇跡,在中國同等地域絕無僅有。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台灣網 宣玲玲 攝)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台灣網記者 宣玲玲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