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譜寫共築中國夢強軍夢的壯麗篇章——新時代雙擁工作綜述

2025-04-23 15:08: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明確軍政軍民團結是我軍勝利法寶。”

  2024年6月17日至19日,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在陜西延安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總結新時代政治建軍歷史性成就,將軍政軍民團結作為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十個明確”之一。6月17日下午3時許,習近平總書記帶領軍委一班人和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瞻仰王家坪革命舊址。途經“桃林廣場”,習近平總書記了解陜甘寧邊區創造性開展雙擁運動的情況,同大家共同回味當年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戰鬥生活。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見證了雙擁運動82年的發展歷程。一路走來,黨領導下的雙擁工作在戰火中誕生、在奮鬥中前行,軍民同心、並肩戰鬥、團結奮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如今,邁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偉大征程,軍政軍民團結仍然是我們力量源泉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軍政軍民團結,親自出席雙擁重大活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新時代雙擁工作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以來,軍地各級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更好著眼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大力弘揚雙擁光榮傳統,深入紮實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譜寫了軍政軍民團結奮鬥的絢麗華章。

  愛國擁軍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中央和國家機關、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國防意識,滿腔熱忱支援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為強軍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指明方向、催人奮進。

  “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戰爭年代廣為流傳的民謠,唱出了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濃濃深情。

  進入新時代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始終堅持發展不忘擁軍、平時不忘戰時,把支援部隊建設做好擁軍服務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用心用情為部隊和官兵辦實事、辦好事。

  全力支援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

  2024年,某部奉命移防寧夏銀川。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召開專題議軍會,研究推進支援部隊建設相關工作。16個地方職能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推動部隊和官兵的23個現實困難精準高效解決。

  部隊移防到哪,哪就是官兵的第二故鄉。

  近年來,國防和軍隊改革持續深化,各地主動做好新調整組建和移防換防部隊服務保障工作,著力解決部隊和官兵關心關注的重難點問題。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深化跨軍地改革是其中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又對深化跨軍地改革作出部署。

  結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深化武警部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跨軍地改革,推進公安現役部隊改革;實施空管體制改革,成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推進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打造現代國防動員力量體系……中央國家機關和各地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紛紛出臺一系列支援改革、服務改革的政策舉措,軍地匯聚起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突出服務部隊備戰打仗——

  2023年4月,獲悉中部戰區某部遠端機動到某訓練場駐訓,湖北黃岡軍地第一時間啟動擁軍支前方案,組織交通、水利等部門召開協調會,為駐訓部隊解決訓練碼頭、官兵住宿、用水用電、油料供給等事宜,確保駐訓部隊一進駐就能展開訓練。

  “打仗需要什麼,支前就保障什麼;部隊最缺什麼,支前就準備什麼。”

  聚焦服務“戰區主戰”,近年來,戰區擁軍支前軍地協調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各方向陸續組織擁軍支前演練,相關省份開設軍地聯合指揮部,謀戰研戰,形成一系列政策機制和備戰成果。

  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發揚擁軍支前傳統,大力支援部隊遂行聯演聯訓、跨區機動、海上維權、反恐維穩等多樣化軍事任務,紮實搞好演訓場地、交通運輸、安全警戒、後勤供給等保障工作。

  各地還積極發揮地方資源優勢,支援部隊裝備器材升級改造、搞好軍事行動伴隨技術保障、支援新型作戰人才和高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培訓……部隊練打仗、地方練支前的生動畫卷在大江南北徐徐鋪展。

  大力解決軍人軍屬“急難愁盼”——

  著眼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黨和政府持續在解決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上下功夫。

  拓寬“後路”,拿出措施和政策,全力保障退役軍人安置,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央企業適當多接收一些退役軍人,大力支援退役軍人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鞏固“後院”,完善撫恤優待政策體系,不斷提高撫恤待遇水準,全面落實軍隊離退休幹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做好軍屬隨調隨遷、安置就業、創業扶持等工作。

  扶持“後代”,政府、社會和學校更多關心軍人子女教育,落實好現有優待政策,在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就近入學、隨父母調動轉學等方面提供支援,尤其對邊遠艱苦地區的軍人子女給予照顧。

  從“情係邊海防官兵”到“聚焦一線聚力解難”,從“尊崇工作法”到“沂蒙新紅嫂”,從“雙擁小苑”到“軍人驛站”……一項項暖心惠兵舉措,一個個擁軍惠軍品牌,飽含著人民對子弟兵的深情厚愛,折射出全社會崇尚英雄、尊崇軍人的價值追求。愛軍擁軍的光榮傳統在傳承中弘揚,在發揚中光大。

  愛民奉獻 子弟兵始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人民軍隊始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完全徹底為人民奮鬥,哪有敵人,哪有危難,哪就有人民子弟兵。”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90多年來,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始終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血脈相連。

  每當人民有難,人民子弟兵總是挺身而出、全力以赴。

  2023年4月,蘇丹爆發武裝衝突,中國海軍奉命執行緊急撤離中國在蘇丹人員任務。導彈驅逐艦南寧艦、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連夜高速機動,比上級要求時間提前7小時抵達。接上相關人員,官兵騰出大部分住艙,炊事班幾乎全天不休,只為同胞們能睡上安穩覺,吃上熱菜飯。

  有一種安全感叫解放軍來了,有一種幸福感叫祖國接你回家。中國海軍緊急撤離940名中國公民,贏得人民群眾廣泛讚譽,再一次踐行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人民的呼喚永遠是子弟兵前進的方向,人民的安危永遠是子弟兵最大的牽掛。

  2024年7月5日,湖南華容縣團洲鄉團北村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造成垸區被淹。部隊官兵、民兵聞令而動,奮戰在抗洪搶險的最前沿。在君山、汨羅、平江等地防汛救災搶險一線,到處都有迷彩身影。人民子弟兵成為防汛救災搶險的尖刀班、突擊隊、壓艙石。

  災難面前,責任如山!

  2025年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大量房屋倒塌。

  災情就是命令!9時40分,西藏軍區某團第一支救援力量抵達震區,與定日縣民兵一起展開排查。在搜救一線,在醫療站,在供應點,處處可以聽到震區百姓一句句“金珠瑪米亞古都(解放軍好)”。

  一次次“最美逆行”的壯舉,一聲聲撼人心魄的衝鋒號,一個個堅守戰位的身姿,哪有險情哪就有人民子弟兵!人民子弟兵向險而行,與人民群眾並肩戰鬥、眾志成城。歷史再次證明,人民軍隊不愧是黨領導的軍隊,不愧是保衛國家、保護人民的銅墻鐵壁。

  “要把支援地方經濟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深入做好扶貧幫困、助學興教、醫療扶持、支援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全軍部隊聽從統帥號令,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以實際行動為人民群眾造福興利。

  2024年10月,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軍醫們再次來到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水寧寺鎮花溪小學開展援建幫扶暨海防教育活動。從2010年開始,該院與這所學校建立援建幫扶關係,設立“長征花溪小學幫困助學基金”,已累計資助困難學生120多人次。

  近年來,各部隊分層精準推動全軍定點幫扶的4100個村振興發展,常態開展助學興教、醫療幫扶和興邊富民等援建行動,援建360所“八一愛民學校”、1701所鄉村學校,幫建28所臨邊縣醫院和60所優撫醫院。

  廣大官兵“視駐地如故鄉,視人民如父母”,積極參與駐地義務植樹,實施飛播造林、人工增雨等行動,軍隊援建“老品牌”不斷煥發新活力。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人民軍隊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做人民信賴、人民擁護、人民熱愛的子弟兵。

  軍民團結 匯聚起強國興軍的磅薄力量

  “要弘揚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光榮傳統,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為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推進強國強軍匯聚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凝聚黨心軍心民心。

  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到抗日戰爭時期“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從解放戰爭時期“潮涌般的小推車和擔架隊”,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舉國上下願傾其物力財力”,無不彰顯著軍政軍民團結的偉大力量。

  奮進新時代,邁上新征程,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學思想謀方略,聚共識強擔當,軍民同心向黨、團結奮鬥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

  ——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運作規則制度更加完善,“完善雙擁工作機制”重要改革任務有序展開,加強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意見在各地陸續出臺落地,雙擁工作機制持續優化。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最美擁軍人物”事跡激勵人心,“攜筆從戎、明日英雄”大學生徵兵公開課上線播出,“衛國戍邊青春故事”宣講走進高校、企業,雙擁宣傳教育不斷深化。

  ——新時代雙擁標識正式公佈,雙擁主題曲廣泛傳唱,20余條雙擁紅色精品旅遊線陸續推出,雙擁文化傳統傳承弘揚。

  ——1.6萬個軍民共建點共建共育活動常態開展,“城連共建”“城艦共建”“團村結對”等逐漸成為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響亮品牌,軍民團結之花處處盛開。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

  2025年春節前,來自全國176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的10萬餘名幹部群眾的7.1萬份慰問禮包和書信送到了邊海防官兵手中。自2021年起,“情係邊海防官兵”春節專項慰問活動已連續開展5年。

  從烈士陳祥榕生前所在部隊,到北國邊疆座座軍營,官兵們通過寫感謝信、贈送錦旗、視頻拜年等方式,與慰問城市互動交流。受慰問基層連隊與慰問省份的中小學視頻連線,開展“同升一面國旗”活動。

  國旗在邊海防一線和中小學校園中冉冉升起,播撒的是“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信念火種,凝聚的是忠誠戍邊和矢志報國的強大精神力量。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由於地處偏遠、條件艱苦,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一度僅有村民桑傑曲巴一家三口人,被稱為“三人鄉”。數十年來,桑傑曲巴一家人堅持抵邊放牧,守護國土。後來,西藏軍區某邊防連進駐玉麥,與藏族群眾共同守護家園、建設家園。如今,玉麥鄉人口已超過200人,五星紅旗飄揚在家家戶戶村民的屋頂。

  2024年9月,該連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玉麥軍民為之歡欣。這不僅是對邊防連群眾工作的肯定,更是對玉麥軍民齊心協力、共守家園的褒獎。

  國防教育,事關長遠,事關全局。

  2020年8月,海軍湛江艦光榮退役,成為開展國防教育的生動載體;2021年年底,新一代湛江艦入列,傳承艦名和舷號,在厚重的使命情懷中積極投入練兵備戰。同一個名字,目光交匯,軌跡交融,軍地同心關注海防、護衛海疆。

  近年來,人民軍隊發揮資源優勢,為地方創新國防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協助學校設置國防教育內容、策劃國防教育活動、進行國防教育授課、開展軍事訓練等,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厚植愛國崇軍情懷,齊心共築鋼鐵長城。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奮進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廣大軍民弘揚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光榮傳統,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匯聚強大力量。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