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 開工幹勁足丨新年新突破 這些重大項目按下“快進鍵”
新春伊始,位於東北老工業基地齊齊哈爾的中國一重,已經開始忙活起來了。20多米高的煅燒爐熊熊燃燒,一個重達700噸級的核電裝備出爐了,一起去現場感受一下這個國之重器↓
總臺央視記者 古峻嶺:這裡是重大裝備的鍛造車間,此刻雖然窗外是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刺骨寒風,但是車間裏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我身後,全球最大的量産鋼錠鍛件正緩緩出爐,它的溫度達到1200多攝氏度,隔著二三十米我都能感受到它滾滾的熱浪。它主要是用於製造核電機組最關鍵的部件轉子,這也是他們今年第一個出爐的核電轉子鍛件。
這個龐然大物相當於170頭大象的重量,它的製造難點在於整體鍛造。它所需要的鋼錠最大、毛坯重量最大、截面尺寸最大,核心技術要求十分嚴格。就好比10平方米的房間,不允許存在小米粒那麼大的缺陷。僅鍛造前的加熱環節就需要1200多攝氏度的高溫燒上3天,出爐後還要經受15000噸級的巨型鍛壓機像揉面一樣反覆鍛壓,確保內外材料的緻密性等性能指標達到要求。
中國一重鑄鍛鋼事業部鑄造工藝室主任 王利忠:它的大不僅體現在重量和形狀上的大,它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內部品質上。就像我們揉麵糰,從裏到外揉成均勻一致的材料的話,是比較困難的。現在中國一重已經完全掌握了這項技術。
如此巨型的核電裝備,目前世界上只有兩家企業能夠生産。關鍵技術的突破,也迎來了市場的認可。
通過管理提升和工藝優化,産品鍛造週期從原來45天縮短到30天左右,效率提升30%,成本也大幅降低。
重大工程建設忙
為社會發展注動能
新年伊始,各地重大工程、大項目持續刷新“進度條”,掀起投産、上産潮,按下發展“啟動鍵”。從數字基建到民生工程,從交通樞紐到能源基地,一批批重大項目按下“快進鍵”。
2025年北京將集中推進100個重大科技創新及現代化産業項目、100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100個重大民生改善項目,以重大項目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總投資約1.4萬億元。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2025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清單顯示,重大工程計劃安排正式項目186項,計劃投資2400億元,涵蓋科技産業、社會民生、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等多個領域。
在河北廊坊,國家重點工程廊坊潤澤人工智慧應用中心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加緊進行內部裝修及園區道路施工,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的建築主體結構已提前半年完成封頂,今年二季度將正式投運,建成後可聚集10萬卡以上的先進智算中心。
重大工程的“進度條”背後,是民生溫度與發展速度的雙向奔赴。
在渤海,不久前投産的液化天然氣碼頭,迎來了農曆新年“首船”,為近日來臨的寒潮增加了天然氣保供的“底氣”。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6個省、區、市發佈2025年重大工程項目相關投資清單,據統計,總項目數超1.3萬個,總投資額合計超38萬億元。隨著這些項目的逐步落地和建成,將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一線建設者們的新年願望
眼下,全國各地的建設工地正逐漸恢復往日的繁忙景象,建設者們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投入工作中。
見證各地在新征程上邁出的堅實步伐,聆聽新時代建設的奮進足音。讓我們聽聽來自各地工程項目一線建設者們的新年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