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食材流通規模達4.84萬億元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今天(28日)在第五屆食材供應鏈創新年會上介紹説,隨著餐飲消費需求的不斷旺盛,我國食材行業發展穩中向好,食材供應鏈規模持續擴大,“走出去”步伐也在進一步加快。
據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食材流通規模達4.84萬億元,服務性食材供應鏈企業市場規模達1.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食材消費規模達6.8萬億元,同比增長8.9%。
隨著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不斷推進,縣鄉市場銷售規模穩步擴大,縣域市場消費潛能不斷激發。1—10月份,縣鄉消費品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38.8%,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一些餐飲連鎖品牌也不斷增加縣域市場開設新店的比例,帶動食材供應鏈的下沉與本地化發展,提速了農産品上行,進一步推動了食材流通的“大動脈”與“微迴圈”。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秦玉鳴:現在即時零售服務增長非常快,我們看到即時服務裏面,包括電商直播中超過55%的産品都是食材相關的,通過零售、餐飲、電商等,這些都拉動了食材供應鏈的快速增長。
另外,食材供應鏈企業也在加速出海,全球化步伐進一步加快。今年1—10月份我國農産品貿易出口額達到826.6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我國水産品出口量達到331.7萬噸,同比增長11%。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從企業出海來看,目前中國餐飲門店在國外已經超過70萬家,市場規模近3萬億元,現在中國餐飲門店已遍佈在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我們海外的餐飲門店在紛紛佈局自己的供應鏈體系,以確保食材供應鏈的品質和供應鏈的穩定。
提高冷鏈流通率 降損耗 保品質
專家表示,我國食材供應鏈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正在採取措施,促進食材供應鏈規範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食材的冷鏈流通率。
隨著我國冷鏈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蔬菜、水果、肉類等産品的冷鏈流通率,近年來也在不斷提升,2024年預計分別達到18%、27%和58%,較去年提高2~3個百分點。
專家表示,由於我國農産品冷鏈物流體系尚不完善,容易造成運輸途中損耗,目前我國食材流通中的損耗率明顯高於發達國家。特別是生鮮業務佔比較大的零售企業,在冷鏈運輸上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物流成本較高。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秦玉鳴:現在發達國家農産品冷鏈流通率,基本上都是在95%以上,我們可能現在肉類和水産的冷鏈流通率比較高,果蔬類還是非常薄弱,導致農産品的損耗率也相對比較高。
專家建議,要圍繞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創新發展,加大對冷鏈物流體系的構建力度,打造開放創新的食材産業園區,形成更多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食材産業集群。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我們要依靠技術創新,提升供應鏈效率。同時我們還應該推動數字化與食材供應鏈各環節的深度融合,著重建立業務流程的精細化、農業生産的模組化、倉儲物流的數智化的運營體系。
另外,我國也在加快構建食材供應鏈領域的標準體系。據統計,截至三季度末,涉及食材領域的相關國家標準達到85項,團體標準超過600項,為行業的規範化發展提供標準支撐。
(總臺央視記者 王善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