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兩會聲音】“谷子專家”趙治海:挖掘旱地作物優勢 創造產糧活力

2021-02-27 13: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解說】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趙治海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多年來中國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張雜谷”對實現農業發展、農民致富和農村減貧具有一定可行性。今年63歲的趙治海是中國知名谷子研究專家,他培育出的“張雜谷”係列曾填補世界空白,因此被譽為“雜交谷子之父”。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趙治海

  我們是一個人口大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夠為中國來生產這麼多糧食,這個時候需要我們真正地挖掘旱地作物的優勢,尤其是像雜交谷子這樣糧食的生產,另外糧食要堅持自給自足,要創造農村糧食生產的活力。

  【解說】谷子作為曾經的傳統主糧,上世紀50年代中國種植面積約1.5億畝。後因產量低等原因,逐漸被高產的雜交玉米等取代。經過多年研究發展,“張雜谷”係列谷子具有根係發達、抗旱性強、適應性廣、優質高產等特點。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趙治海

  我們國家55%是旱地,而且在西北地區廣闊的空間都是靠天、靠降水種植農作物,產量比較低,尤其是耗水大的作物如果沒有灌溉,會比較低產。種植雜交谷,可以在幹旱條件下,增產效果非常顯著,一般(每畝地)產量能達到400到600公斤。

  【解說】由于長期身處農村,趙治海深知農民所盼。他說,一些貧困地區幹旱少雨、氣候幹燥、土地貧瘠,卻適合“張雜谷”的生長,他希望通過谷子種植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趙治海

  (如果)谷子在中國能夠發展到2億畝,2億畝的谷子如果每畝增收200斤,就可以增產400億斤的糧食,同時增產400億斤的谷草。糧食可以作為企業深加工的原料,谷草可以為牛、羊、騾馬畜牧業提供優質飼草。對農戶(來說)可以在種植谷子中和養殖中,可以獲得效益。

  【解說】履職十多年來,趙治海看到越來越多的惠農政策在落實,人民得到更多實惠。如何能讓“張雜谷”更具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趙治海認為,要改變曾經靠積累經驗作物育種的方式,通過科技進步,提高糧食產量,真正實現“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趙治海

  谷子不只是當原糧出售,還可以發展產業鏈,搞谷子深加工、養殖等,進行生態循環,發展循環經濟,這樣就使谷子不但為國家的糧食安全提供保障,也是對每家每戶種植谷子的農民,和參與加工轉化的這些人員,都能夠提高收入,都能夠給社會提供更好的產品,也是為鄉村振興作貢獻。

  邢璐 河北石家莊報道

  責任編輯:【李季】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