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步伐提速彰顯“穩金融”信心
我國金融業開放再“加碼”。繼7月份國務院金融委推出11項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舉措後,近期,金融業進一步開放舉措又密集推出。10月11日,中國證監會推出細化措施,明確了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時點。10月15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正式發佈了《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中國銀保監會負責人在發佈會上表示,正在制定《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並將很快推出。
武漢大學國際金融法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仁真認為,上述兩個條例的修改,以行政法規形式將擴大金融業開放的政策措施固定下來,標誌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邁向新征程。
在業內看來,此輪金融業進一步開放“多管齊下”,正是對國務院金融委11項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的細化。在這11項舉措中,開放領域涉及銀行、保險、券商、債市等多個領域,開放時點前移、準入限制相較此前再度放寬。此次金融業進一步開放,也向全世界展示我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彰顯“穩金融”信心。
開放時點前移
10月11日,證監會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證監會將繼續堅定落實我國對外開放的總體部署,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扎紮實實做好每一項對外開放的具體工作,繼續依法、合規、高效地做好合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設立或變更實際控制人審核工作。
另外,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有關主體可根據《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提交行政許可申請、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持有期貨公司股權比例可至100%。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國務院金融委11項舉措是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表現,也體現了推動金融領域開放的決心。證監會此次明確提前一年放開外資對一些金融公司的股權比例限制,勢必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未來也會有更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願意進入中國市場。
除此之外,涉及金融開放時點變化的還包括“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放寬外資保險公司準入條件,取消30年經營年限要求”。據悉,目前外國保險公司來華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滿足經營保險業務30年以上的要求。銀保監會表示,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化,大部分入榜《財富》世界500強的外國保險公司都已進入中國,在中國保險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取消30年經營年限要求,為具有經營特色和專長但經營年限不足的外國保險公司來華創造了條件。
有助優勢互補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對涉及銀行保險等領域的開放舉措做出詳細解讀,開放舉措中“允許境外資産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一項,在該負責人看來,“我國資管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巨大,現有資管機構難以完全滿足快速增長的多元化市場需求。包括理財子公司在內的中資銀行和保險公司資管機構,與國際先進資管機構相比,多數成立時間較短、經驗較少”。
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中資銀行、保險公司與外資先進資管機構以業務合作為主,允許合資成立外資控股理財公司,有利於引進國際先進的資管實踐和專業經驗,促進資管業及資本市場穩健發展,有利於發揮中外資資産管理機構各自優勢,進一步豐富市場主體和業務産品,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服務需求。同時,現有中資銀行和保險公司資管子公司可以與其參股的外方理財公司形成互補,適度錯位發展”。
據介紹,允許境外資産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前期可採取試點方式,優先支援國外市場公認的成熟穩健財富管理機構進入,既可全部募集人民幣資金,也可募集部分外幣長期資金。
銀保監會表示,在試點過程中,將更加注重監管的專業性、審慎性、穩定性,更加注重事中事後監管,通過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等方式引導機構合規穩健發展,並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適時研究擴大試點範圍。
業內認為,明確對一些金融公司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並且比原計劃時間提前,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我國一些金融機構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同時,引進國外金融機構也有助於産生“鲇魚效應”,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後,國內金融機構更加豐富,有助於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也將推動我國金融市場更加規範和成熟。
機遇大於挑戰
國務院金融委在發佈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1項政策舉措時表示要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的原則,傳遞出加快金融業開放步伐的信號。
信心來自實力。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金融大國。中資銀行海外業務佔比不斷提升,對實體經濟以及國家戰略的支援力度不斷增強;大型銀行在世界範圍的佈局越來越廣,我國已有5家金融機構躋身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我國主要銀行境外資産規模超過了2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外資銀行在華機構數量與資産規模也在不斷提升。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此次放開期貨和證券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有利於提升A股的國際化水準,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將大大提速。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隨著外資流入,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內地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提升,也將有利於市場機制的完善和市場成熟度的提升。
在金融管理部門紛紛出臺一系列舉措的同時,作為金融開放的前沿陣地,不少自貿區推出新一輪政策措施,打造金融開放創新高地。
10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援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措施》的通知,大幅放寬金融業外資準入和業務範圍限制,支援率先開展融資租賃外匯配套政策試點。同一天,《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印發,落實國家關於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擴大開放的工作部署,取消或放寬外資股東、股比、經營年限、業務範圍等限制。
同日,濟南市正式發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金融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圍繞“吸引外資金融機構集聚、促進跨境投融資雙向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建立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四方面推出了20項新措施。
外資機構對此輪金融業開放也表示“非常歡迎”。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總裁兼副董事長張曉蕾表示,渣打銀行是中國金融業開放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在更高和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體現,也是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促進市場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
張曉蕾説,“此次大幅放寬外資銀行的市場準入,拓展了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這對包括渣打在內的外資銀行是個巨大鼓舞,也對全球金融機構和機構投資者傳遞了非常積極的信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