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産黨宣言》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18年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和關注的年份。在200年前的1818年5月5日,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出生在今天德國的特裏爾古城;而此後30年,1848年2月年僅29歲的馬克思和27歲的恩格斯,受世界上第一個無産階級政黨“共産主義者同盟”的委託,為其制定了一份“週詳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共産黨宣言》並正式發表。《共産黨宣言》問世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它不僅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的歌中之歌”, 成為“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而且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充滿鬥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經典著作。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指出的:《共産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産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堅持以《共産黨宣言》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牢牢立足於我國的基本國情,走出一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要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進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主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仍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共産黨宣言》所揭示的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共産黨宣言》的基本思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始終是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産以及必然由此産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精神的歷史的基礎”。 從而深刻揭示了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馬克思恩格斯正是運用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分析了當時資本主義産生、發展的歷史,既充分肯定了資本主義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又鮮明地指出,由於資本主義生産的社會化與生産資料私有制之間的尖銳對抗、矛盾與衝突,“資産階級的所有制關係,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産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産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資産階級的關係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 資産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産階級自己了。因此,資産階級的滅亡和無産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從根本上抓住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關鍵所在。
170年後今天,世界發生了近乎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但是《共産黨宣言》所闡述的唯物主義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確的。而對這些原理的運用,隨時隨地要以當今中國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新時代的顯著特徵就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與此同時,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怎樣科學認識“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和基本國情,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當前我國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一方面,我們既看到新時代我國發展生産力和鞏固經濟基礎內容的新變化,過去的30多年中,我國要儘快摘掉貧窮落後的帽子,擺脫短缺經濟的窘境,盡可能滿足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就需要儘快地增加生産力的總量,鞏固和擴大經濟基礎,這就成為老百姓的期盼,也是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今天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生産力發展和經濟基礎鞏固的內涵出現新變化,要求我國的經濟發展必須適應工業化4.0和智慧化、網路化、資訊化的新特點,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飛躍,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發展的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從而為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鞏固和完善奠定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另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新時代我國生産力和經濟基礎對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提出的新要求。過去30多年,我國的改革從農村起步,由經濟體制改革率先破題,“摸著石頭過河”,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的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為改革開放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新時代對改革開放提出新要求。我國要實現從富到強的歷史性飛躍,就必須實現從破除舊體制到建立新體制的革命性嬗變,革除一切不能夠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建立、完善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文化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為社會生産力的不斷釋放、為經濟基礎的不斷鞏固奠定可靠的制度保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同時,我們還要明確新時代我國進一步調整社會基本矛盾、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歷史任務。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期完成新的“三步走”戰略任務,即從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召開到2020年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使我國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們生活更加殷實。然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從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成熟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從而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使馬克思主義作為時代精神之精華呈現出無限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共産黨宣言》中關於“兩個絕大多數”的思想和共産黨性質的論斷,為新時代更好地堅持中國共産黨的宗旨理想信念、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指明瞭方向
作為共産黨人的第一個黨綱,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特別強調,無産階級革命與資産階級革命的最大區別是:“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緊緊團結依靠無産階級和人民群眾,始終代表無産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革命和建設成功的重要經驗和根本保證,也是共産黨人的根本宗旨。而這一切是由共産黨的無産階級先鋒隊的性質決定的。一方面,“共産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産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産黨沒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始終以無産階級和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為自身追求的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共産黨與一般的工人政黨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共産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産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革命鬥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共産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 。在革命的鬥爭實踐中,共産黨是最堅決、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共産黨有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清楚地了解無産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 《共産黨宣言》所確定的無産階級政黨的根本性質,成為中國共産黨一直遵循和堅守的基本原則。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的今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任務和新目標,對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更好地保持黨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性質,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中國共産黨作為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利益的忠實代表者,必須始終牢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切實解決好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其次,黨必須時刻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近代歷史證明,離開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會是一盤散沙、一事無成;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今天勃勃生機的大好局面;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教訓證明,放棄共産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只能陷入被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圍獵”,飽嘗弱肉強食的苦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就要求黨的建設要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才能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品質,真正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再次,必須持之以恒地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腐敗是依附在我們黨的肌體上的毒瘤,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也是人民群眾最痛恨的現象。作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我們必須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下大力氣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真正做到有腐必反,除惡務盡。必須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通過建立完善的反腐敗制度和機制,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真正做到黨員領導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始終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
三、《共産黨宣言》的核心思想——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明確了最終的奮鬥目標
讓人民獲得解放是馬克思畢生的追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明確提出了共産黨人的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産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産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産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産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産階級手裏,並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産力的總量。”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共産黨人的近期目標是建立自己的政權,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實現生産資料的公有制。這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其落腳點是為促進生産力的發展開闢新的道路。因此,鄧小平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強調: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産力。正是抓住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而發展生産力的目的又是什麼?馬克思恩格斯強調,是要為無産階級和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社會産品。這就指明瞭社會主義的生産目的。同時,他們提出共産黨人的長遠目標是: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思想是無産階級和人民群眾的解放與發展,最終實現以無産階級和人民群眾為代表的絕大多數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所畢生追求的最終目標,也是科學社會主義學説的最終結論。從一定意義上説,馬克思主義的學説就是研究如何讓無産階級和人民大眾過上好日子的學問。這就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指明瞭奮斗方向和奮鬥目標。
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始終堅持和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而這其中的核心要義就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有機地統一起來,通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實現富強中國、法治中國、健康中國、文明中國、美麗中國協同推進,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和更優美的環境,進而為推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和社會基礎。誠然,這一切並不是輕輕鬆鬆就可以實現,必須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全體人民群眾持之以恒的奮鬥、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實現。
四、《共産黨宣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的博大情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營造一個有益的國際環境、解決世界性難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啟示
馬克思主義形成的年代,正是資本主義處於快速上升期,無産階級隊伍和力量迅速壯大期,無産階級反對資産階級的鬥爭不斷高漲期,科學社會主義學説迅猛傳播期,無産階級政黨——共産黨的影響力迅速擴大期。為了對迅猛興起的工人運動和快速傳播的共産主義學説進行“神聖的圍剿”和殘酷的鎮壓,當時歐洲主要國家的反動政府都聯合起來了。為了粉碎當時歐洲主要國家反動政府的聯合鎮壓無産階級運動的圖謀,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産主義者同盟制定正確的無産階級政黨策略,他們強調:共産黨人要想在同資産階級的鬥爭中佔據主動,凝聚起足夠大的階級力量,就必須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的博大情懷,到處都支援一切反對現存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作,並號召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可以説,馬克思恩格斯所闡發的無産階級政黨的策略原理,為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營造一個有益的國際環境,解決世界性難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啟示。
今天的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各國間的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也更加突出,國際局勢中“西強東弱”、“資強社弱”的態勢依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強權政治、霸權主義、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仍甚囂塵上。西方國家面臨的新的發展困境和挑戰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形成鮮明的反差。西方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及敵對勢力,為了克服自身發展頹勢,阻礙中國發展的迅猛勢頭,對中國進行遏制、圍攻、打壓、詆毀、甚至絞殺,就成為他們必然的選項。中國要突破西方敵對勢力設置的重圍,就必須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國際統一戰線策略,並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依據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加以豐富和發展。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在更多領域、更高層面上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中國絕不依附別人、更不會掠奪別人,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解決世界性難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五、《共産黨宣言》寬闊的國際化視野,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準確把握世界發展的大勢,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進而引領時代發展的步伐提供了思想武器
《共産黨宣言》的發表正值世界範圍內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處於迅猛上升時期,機器大生産的發展方興未艾,社會化大生産第一次使人類歷史成為世界歷史。馬克思恩格斯正是站在社會化大生産和世界歷史的高度,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趨勢。他們認為,這種新的生産方式,“第一個證明了人的活動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 在資本主義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裏,“它所創造的生産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生産力還要多、還要大”。“為了擴大産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産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繫”。“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産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産階級的生産方式(即社會化大生産方式)”。進而馬克思恩格斯尖銳地指出:所有這一切,是資産階級“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今天現實世界的發展並沒有否定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結論,而恰恰印證了他們所講的內容。今天的世界已經成為“地球村”,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性巨變證明,改革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而對外開放為中國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改革開放是中國第二次深刻的社會革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通過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發展實現合作共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把握世界發展的脈搏中進一步發展壯大,並展示出其獨特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委黨校原校委委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