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將發射近30顆北鬥衛星 導航精度將大幅提升

2017年05月25日 09:16:29  來源:環球網
字號:    

  5月23日,以“定位,萬物互聯”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在上海召開,會上公布了詳細而周密的“北鬥導航係統全球布網”的計劃與時間表。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除了開始在太空中構建能覆蓋全球的北鬥星座,中國還在地面上打造可以大幅增強導航性能的北鬥地基增強係統。隨著這兩張大網的織就,北鬥的導航精度將會大幅提升,未來國人在中國的國土上享受到厘米級的導航服務不再是夢想。

  今年是北鬥導航衛星的全球布網開局之年,外界對于新一代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北鬥三號的發射計劃非常關注。根據中方在本屆年會上公布的發射計劃,從今年到2020年這4年中,中國將把多種類型的近30顆北鬥衛星送入軌道,並借此向用戶提供覆蓋全球的高水準導航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係統委員會主席王力表示,當前北鬥係統已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時空信息服務,15顆衛星在軌穩定運行,5顆新一代北鬥衛星已經完成在軌調試,即將入網工作。在此基礎上,今年將發射6-8顆衛星;2018-2020年,還將發射20多顆衛星。

  中國衛星導航係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年會報告中為北鬥衛星的發射計劃列了一個詳細清單:2017年計劃發射6-8顆北鬥三號MEO衛星;2018年發射約10顆北鬥三號MEO衛星和1顆北鬥三號GEO衛星;2019年-2020年,發射6顆北鬥三號MEO衛星、3顆北鬥三號IGSO衛星和2顆北鬥三號GEO衛星。北鬥衛星導航係統衛星分係統總師楊慧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進行的一係列發射都將採取一箭雙星的方式,從而大大提高衛星組網的效率。

  除了天上的建設,中國還在地面上打造一張北鬥增強係統大網。據冉承其介紹,中國已經完成北鬥地基增強係統第一階段(150個框架網基準站,1200個加強密度網基準站,國家綜合數據處理中心,6個行業數據處理中心等)的建設任務。2018年將完成北鬥地基增強係統第二階段建設,進行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米級、分米級定位精度,以及加密覆蓋區厘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修正數的試播發。

  在承擔北鬥地基增強係統建設任務的千尋位置公司設置的大屏幕上,《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一個標注了不同顏色圓點的中國地圖,有些地區地基增強係統的密集程度很可能會讓密集恐懼症者感到震撼。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圖中綠色圓點代表150個框架網基準站,藍色圓點代表1200個加強密度網基站。據了解,目前千尋位置可以提供滿足多種需求的導航定位服務。其中“跬步”(實時米級定位服務)覆蓋面積達到1160萬平方公里,實現全國覆蓋,並外延到部分海域;“知寸”(實時厘米級定位服務)可以服務于自動駕駛、無人機自主飛行以及未來的機器人,目前的覆蓋面積是260萬平方公里。如今可以提供厘米級服務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見微”提供的是靜態的毫米級解算能力,可用在地質滑坡監測、危舊房監測以及高鐵路基沉降監測領域。

  《環球時報》記者從這張電子地圖上看到,目前東南沿海一帶的地基增強設施的建設密度遠高于其他地區。這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計劃今年在雲南、貴州、四川、陜西、廣西和新疆進行厘米級覆蓋,之後會逐步實現對全國的厘米級覆蓋。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