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戍區轉業辦——
經營好“轉業幹部之家”
10月底以來,北京衛戍區聯合地方軍轉安置部門、人力社保部門、公安部門以及北京各區人武部,先後到軍委機關、軍兵種機關等駐京大單位實施軍轉幹部離隊報到“一站式”辦公服務,將以往要幾天才能完成的預備役登記、落戶等手續簡化為一次性辦理。
北京衛戍區轉業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是落實軍隊改革裁減員額30萬的第一年,也是北京市安置軍轉幹部數量較大的一年,他們以“移交好、安置好、服務好”為目標,切實把轉業辦當做“轉業幹部之家”來建設,真情搞好服務,確保了年度任務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北京地區移交率、安置率和報到率均走在全國前列。
軍委訓練管理部副團職幹事朱登洪、裝備發展部副營職幹事呂進,年初均有了一個新職務:轉業幹部聯絡員。針對總部機關改為部門制和大單位撤降並改對轉業移交安置工作帶來的新影響,衛戍區轉業辦注重加強軍地聯繫,及時對上通聯並確定吸納新成員,使聯絡員隊伍由原來19個方向拓展到32個方向。
在加強與駐京部隊聯繫的同時,他們還與地方軍轉安置部門建立起了聯席會議、情況通報、走訪調研、聯合督導等互動機制。針對今年轉業幹部較多的實際,他們多次協調國務院和北京市軍轉安置部門領導深入部隊一線宣講輔導,解讀安置政策和形勢,幫助轉業幹部正確作出選擇。
針對轉業幹部檔案數量多、審查檔案時間短的實際,他們派人先期介入到國防動員部、陸軍等大單位檔案整理現場指導檔案審查工作,集中力量初審各單位上交檔案,審查並反饋出5大類15小類共計400多個問題,提出調整安置方式、安置去向意見建議30余個。他們為轉業幹部編印下發《轉業復員幹部簡明實用手冊》4000余冊,利用涉密崗位招錄、指令性安置以及崗位空缺補錄等時機,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轉業幹部,聯合地方舉辦自主擇業招聘會,製作並遞交轉業幹部簡歷300余份,為轉業幹部選崗、用人單位選人牽線搭橋、創造條件。經推薦,有100余人聘用到心儀崗位。京外部隊進京安置的轉業幹部胡維哲,對北京市的辦理離隊報到落戶流程不太了解。他把電話打到了衛戍區轉業辦幹事閆東棟那裏。閆幹事不僅不厭其煩地為他解答,還對北京市接收單位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胡維哲非常滿意。
(作者:姚允輝 繆文偉 周景紅)
讓軍轉幹部有更多獲得感
“新崗位新征程,頭頂的金星在心中,我們無論走到哪都閃亮,我們還是光榮的一個兵。”在軍轉幹部即將踏上新的工作崗位之際,一首旋律優美、情感充盈的歌曲《永遠的兵》,再次點燃了他們內心深處難以割捨的軍旅情結,也更加堅定了再立新功的信心和決心。
“取捨有大義,去留見丹心。”軍裝是軍人的“第二皮膚”,脫下軍裝就好比脫層皮。但為了國防利益、軍隊需要,他們堅決服從命令,毅然脫下心愛的軍裝,奔赴“第二戰場”。他們的轉身,連著軍隊的轉型。正是他們的拼搏與付出,鑄就了軍隊的輝煌;也正是他們的犧牲與奉獻,塑造著軍隊的未來。“含淚脫征衣,非為劣汰故。”可以説,絕大多數復轉軍人脫下軍裝並非素質不行,而是改革所需、大局所求。
軍人都有退出現役的那一天,對復轉軍人多一份關懷,實質上是給現役軍人添一份溫暖,讓適齡青年增一份報國信心。試想,如果“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的復轉軍人回到了地方,發現什麼事都舉步維艱、處處有難,遭遇不公平、生活有困難,不僅會讓復轉軍人寒心,也會讓現役軍人憂心,更會讓適齡青年冷心,因為“我們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將是“他們的後天”。長此以往,惡性迴圈,就會如拿破侖所言:“如果一個國家的軍人還不如商人受人敬仰,那麼這個國家離亡國就不遠了。”
“轉業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要讓他們人盡其才、各得其所!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接收軍轉幹部,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習總書記在全國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充滿深情、擲地有聲,為軍轉安置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也讓轉業幹部吃了一顆定心丸。復轉軍人大多經過血與火的考驗、義與利的鍛打、忠與孝的抉擇,政治上絕對可靠,作風上雷厲風行,執行上乾脆利落。在軍隊他們是戰鬥力的主力軍,在社會上同樣是國家建設的生力軍,應當得到妥善安置,受到社會尊崇,既有獲得感,又有榮譽感。
今年的軍轉安置工作,是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各級要站在國家與國防、安危與安全的高度,積極回應軍轉幹部的現實關切,拿出剛性措施排憂解難,既講政策,又講關愛;既搞好協調配合,又敢於主動擔當;既要安置好,又要使用好,幫助他們度過人生重大轉折,在新的崗位舒心安心、出色出彩。
“有了風雨中鑄就的鋼筋鐵骨,有了軍旗上飛揚的赤膽忠誠,向前向前,我們的姿勢永遠向前衝。”我們相信,有國家的支援、社會的尊崇,經過軍隊大熔爐千錘百煉的轉業幹部,一定能夠一往無前,銳意進取、敢為人先,闖出一片新天地,鑄就一份新輝煌。
(作者:劉加樓)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