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
“一把手”主動管親自抓
“4名正團職轉業幹部100%安排副縣實職;23名團以下轉業幹部95%進入公務員隊伍,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11個縣(市、區)中有9個達到100%……”在今年的轉業幹部安置工作中,山東省德州市再次實現穩步提升。
“只有平時真擁軍,戰時才能真拼命。軍轉安置是責任不是負擔,轉業幹部是財富不是包袱。要懷著感情、帶著責任,堅決完成安置任務。”在全市性的重要會議上,該市市委書記陳勇、市長陳飛都反覆強調,軍轉安置工作,不簡單地是安置一批軍轉幹部的事,更是事關軍隊建設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各級各部門 “一把手”不僅要主動管,還要親自抓。
為高品質做好軍轉安置工作,這個市堅持早籌劃、早部署、早展開,在全市軍轉安置大會上提出了“安置品質穩中有升,安置工作超前完成”的目標要求。針對新舊體制轉換、軍轉安置工作各項法規制度還不健全的實際,從今年開始,他們把軍轉安置情況納入縣(市、區)科學發展考評體系、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人大檢查監督範圍,以及“雙擁模範城”“黨管武裝好書記”“關心國防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選標準,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對安置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市委、市政府領導始終堅持一條:哪有問題就把工作做到哪,絕不讓一名轉業幹部挂空擋、無著落。
師團職轉業幹部既是安置的重點,也是安置的難點。今年共有4名正團職、12名副團職轉業幹部需要進行安置,人數比去年翻了一番。人數翻了一番,安置難度卻增了幾倍。為此,“八一”前夕市委制定出臺了《關於改革強軍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黨管武裝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繼續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安置軍轉幹部,突出團以上幹部重點,全面提高安置品質,保證安置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師職和正團職幹部安置在較好單位任實職;副團職幹部,在擬制計劃時不但指明接收單位、明確崗位性質,而且實行帶編安置;各縣(市、區)團職幹部安排,地方拿出崗位後先徵求軍分區意見,軍地協商滿意後再組織實施。
德州軍分區司令員張俊傑、政委劉曉明告訴記者,在軍地各級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德州市27名轉業幹部已全部順利轉崗,達到了部隊、地方和個人“三滿意”。
(作者:于斌、盧軍)
天津市北辰區——
向“打折安置”説不
11月11日,天津市北辰區人武部政委張斌接到轉業幹部、後勤科原副團職科長黃建省的報喜電話:到區委紀檢委副處級崗位工作後,工作舒心、環境很好,感謝組織的精心安排。
記者在北辰區軍轉幹部安置工作報告中看到這樣一組數據:近年來,全區共安置轉業幹部近百名,其中14名副團職以上轉業幹部都安排到了相應級別崗位,目前已有5名同志走到區級領導崗位,9名同志在正處級崗位任職,全區軍轉幹部安置率達100%。
這組漂亮數據的背後,有一項法規制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北辰區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辦法》。
3年前,天津市北辰區人武部積極與區委、區政府協調,制定出臺的這一辦法明確規定:區委組織部、區公務員局根據黨政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編制情況和用人計劃,在綜合考慮工作性質、人員結構、專業匹配、領導職數等因素的基礎上,按高於應安置軍轉幹部數額20%—30%的比例確定安置崗位。任團級領導職務滿3年的軍轉幹部,安置方向為鎮街機關的,原則上安排副處級領導職務。正團級領導職務滿3年的,同時安排正處級非領導職務;安置方向為其他黨政機關的,原則上安排相應處級非領導職務。
談及該《辦法》出臺的原因,北辰區人武部部長嚴木生感觸頗深:由於天津市區兩級結構比省市縣三級結構的公務員編制明顯要少,加之缺乏“硬杠杠”,過去“打折安置”的情況不少,既傷害了軍轉幹部的感情,也不利於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為讓選崗過程公正透明,該區還提出“以績評分、按分排序、憑序擇崗”的安置原則,根據擬接收軍轉安置幹部在部隊期間的職務等級、軍齡、貢獻、獎懲等情況進行量化考核評分後,按排版名順序,由軍轉幹部本人在計劃安置指標內自主選擇工作崗位。其中,任團級領導職務滿3年的軍轉幹部單獨進行排序擇崗。
積分排名選崗安置,要制度更要監督。區委組織部、區公務員局專門抽調人員組成評分小組,在區紀委的監督下,依據軍轉幹部本人檔案,按照幹部考核賦分標準進行計分,評分情況和排序結果,向全體軍轉幹部公佈。選崗時,要求轉業幹部單位一旦選定便不得變更,各接收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接收轉業幹部,嚴禁將轉業幹部分配到不符合規定的單位和崗位。
(作者:孟慶超、魏紅光、邢邦明)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