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家經典《禮記》中有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2016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進入開局年。這一年,距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時隔不遠。
此時,被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為保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還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
當前乍暖還寒的全球政治經濟大環境下,中國能否伴隨“十三五”舞步順利進入全面小康?
1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議大事謀良策”、取得重要成果後圓滿落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作閉幕致辭。1300余字篇幅中“小康”、“小康社會”“全面小康”高頻出現,透露出實現這一目標的決心與信心。
“小康社會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夢想,承載著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全面小康是惠及13億中國人民的小康”。閉幕致辭簡短解答小康社會承載著什麼、惠及誰。
“全面小康不是等來的,必須堅守信念與定力,咬緊牙關、屏息聚力,一步一個腳印奮力前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以必勝的信心、昂揚的鬥志、紮實的努力鑄就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這些表述透露出奔向全面小康怎麼做。
“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計出力,是人民政協義不容辭的責任。”致辭還對政協委員提出要求,把為“十三五”期間發展獻計出力作為履職主線,“緊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的難點問題、推動創新創造的關鍵問題,深度調研、集中議政、有效監督、努力提出更多真知灼見”,“堅持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事預則立。《禮記 中庸》之詳解為,“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也正如俞正聲在閉幕致辭中所言,歷史大幕已經拉開,艱巨任務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如今,中國人奔小康的目標與道路已然定好,剩下的只是前行。(記者 邢利宇)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