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剛過,李倩就到廣州天河南街派出所辦理了居住證,“孩子入學、將來入戶,居住證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廣東現有暫住人口2610.9萬,從1月1日起,《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開始實施,在廣州工作的外地人從“暫住”到“居住”,並將享受到“7年入戶”的待遇。“入戶”,這個對外地人格外具有誘惑力的字眼,一時間引起人們熱議。
“7年入戶”
好政策還盼落實好
“人們最關心入戶政策。”廣州出租屋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按照《條例》規定,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滿7年、有固定住所、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依法納稅並無犯罪記錄的,可以申請常住戶口。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説,廣東流動人口數量佔全國的1/3, “7年入戶”政策降低了城市戶籍制度的門檻,讓一部分中低層次的外來務工人員也能從中獲益,這是一個突破。
究竟如何落實入戶政策?正在廣州天河南街辦理居住證的王銘銘對此有頗多疑惑:“我的暫住證年限已經4年了,我有自己的房子,來換領居住證也算是抱了一線希望能夠入戶。”王銘銘開了家小設計公司,業務做得不錯。但他認為:“居住證的含金量就在於入戶。但條例似乎留了‘尾巴’,‘7年入戶’政策並不是指流動人口在同一地區7年就可以入戶,而是指流動人口滿足這個條件後,可以向所在地市申請入戶,新的入戶政策仍按照人才優先原則,每年入戶人數和具體辦法將由各市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王銘銘直言有些失望,沒有公開透明的入戶評分標準和過程,他擔心這個好政策變成一紙空文。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袁古潔承認,關於“7年入戶”,各地級市政府目前尚未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廣東省治安管理局局長鄭澤暉補充説:“一個城市的人口、經濟發展應該同步協調,在廣東省新辦法給出的方向下,各地級市還要根據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做出相應決定。”
流動人員居住地的承受能力也是一個棘手問題。比如很多流動人口認為,入戶後至少孩子入學的難題就解決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並不是有了本地戶口就能夠享受良好教育。”黃小姐是廣州一家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她對外來務工人員入學入戶的熱切希望持悲觀態度。身為本地人,因為是集體戶口,黃小姐自己也在為孩子入學苦惱。“公共資源太少是最大的問題。本地戶籍孩子的入學尚有困難,外來工子女入學入戶怎麼可能順利解決?政府在出臺各種政策的時候,還需要配套的公共設施投入,增加的服務肯定是需要佔用公共資源的。”
有了“居住證”
相關待遇有待跟上
其實,廣東早在2003年就出臺有關規定,開始實行“居住證”,但針對的卻是專才和高端人才引進與服務。今年開始,針對全體外來人員實施的居住證,才開始將促進“居住證轉戶籍”政策的受益人群範圍擴大,其中,農民工等外來人員是直接的獲益者。比較可以看出,兩者同樣規定了子女入學、個人入戶等“含金量”較大的政策,但專才居住證對待遇的規定更加明晰和具備操作性,新的居住證制度則比較模糊。
1月9日,李倩打電話給廣州天河婦幼保健院,問女兒作為外地戶口能否享受計劃免疫,對方説:“早就可以了,沒有説一定要居住證。”李倩從剛剛辦理居住證的興奮和憧憬中開始冷靜,條例帶來的實質性利好,可能是提供辦證(駕駛證、機動車上牌)、港澳商務簽注、兒童計劃免疫、公共就業服務等方面,但其中不少是過去就已經可以享受到的待遇。
記者採訪廣州市教育局也證實,目前該局也尚未有任何對接新的居住證制度規定的入學政策,該局承認去年就著手外來工子女入學相關政策研究,和新的居住證制度並沒有特別緊密的聯繫。
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鄭東承認,實施新的居住證之後,引進人才居住證與新居住證還是在標識和待遇方面有明顯區別。
王銘銘認為,這樣的背景,再加上新的居住證入戶政策規定的入戶人才優先的原則,“還是脫不了專才、引進人才的痕跡,使居住證為農民工等低層次外來務工人員打開的一扇門,變成虛擬。”
黃小姐對此贊同:“其實現在各地居住證入戶都是有條件的,簡單説,就是你有學歷、有能力人家才肯收你。這樣一來,外來人口中的中低收入群體,不就又降了一等,成了‘三等公民’嘛!”
調查顯示,廣東流動人員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移民傾向”日趨明顯。“移民潮”最大的原因,是現行戶籍制度負載了許多公民福利保障,成了教育、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的“準生證”,任何人一旦離開戶籍,其福利將大幅縮水甚至歸零。
從這個意義上講,不論是居住證還是其他,在廣東這個外來人口最多的地方,公共政策如何為他們提供公平而完善的服務,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 鄧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