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根據“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評比,臺北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連續2年成長。但從總排名來看,臺北的國際金融競爭力在亞洲主要城市中表現依然落後,今年排名36,不敵印度孟買。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亞太區副總裁Reid Steadman在昨天(23日)的記者會中特別提到,受歐債危機影響,多數歐洲城市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指標都出現下滑,例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今年就掉出前10名。但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印度的孟買及臺北,已經連續2年排名持續向上。
據“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昨天發佈的報告,臺北今年排名第36名,比去年進步4名。在2010年的評比中,臺北排名第41名,為倒數第5名。
儘管臺北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已經連續2年進步,但在亞洲主要城市中表現依舊不理想。在亞洲12個城市中,只比日本大阪高1名,除了不如東京、香港、新加坡、上海、北京、深圳,也低於韓國首爾的24名,甚至連印度孟買都排名30 名。
若從幾個評比指標來看,今年臺北在“成長與發展”及“金融市場”兩項評比分別退步7名及2名。“金融市場”包含4個要素,分別是資本市場、外匯市場、銀行市場和保險市場;“成長與發展”則包括:資本市場成長性、經濟成長性、城市創新産出和創新潛能儲備等4個子要素。
臺北在“服務水準”一項雖然比去年進步4名,但總排名仍只在第36名。“服務水準”包括:公共服務、智力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城市環境等3項子要素的發展狀況。
報告指出,“亞太及非洲地區擁有廣闊的新興市場和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正處於資本積累快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在技術上具有高起點的後發優勢,人口眾多且消費意願不斷增強,在歷經國際金融危機後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但其中,東京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越來越受到來自上海、新加坡、香港等鄰近地區金融中心的挑戰。上海作為金磚國家金融中心的代表之一,主要優勢在於成長髮展。北京則得益於發展“總部經濟”的獨特優勢,股權投資機構及各大非金融企業總部大量聚集於此,目前北京的A股上市公司總數高達2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