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水隨意穿過,人們自在看山、自在遊憩,文化不再是殿堂,而是一種邀請。(圖片來源:欣傳媒)
超級吸睛的羅東文化工場是宜蘭文化二館,從遠方看過去,高空的文化藝廊很像一艘閃閃發光的太空船,當地人稱為“北回線莒光號”,大棚架加上沒有圍墻的展演舞臺,連接運動場和極限運動公園,也是今年金馬獎選定的舉辦場地。
從傳統的角度來看,羅東文化工場沒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殿堂的Fu,遠方四處聳立如森林巨木般的銅材,任銹斑恣意滿布,反而增添前衛的頹廢風格,留下了大棚架再向前延伸的可能性,這是一座活的、生活式的文化中心,與社區生活空間。
前方有處映著水池的運動公園,有跑道向外延伸到社區的圖書館、活動中心,也有可以變成小型舞臺的極限運動場地,建築師黃聲遠興奮的看著孩子們來這裡運動,自己也像孩子般,在銅造涵洞內上下跑跳,他強調:所有人都可以公平使用。這裡雖然新潮,卻又有老羅東人再熟悉不過的味道。
宜蘭在冬山河後,新的驕傲是什麼?這是新的(建築)當代美學。指著這座建築,黃聲遠開心的表示,從大棚架的向外延伸,因為外檐前伸、角度、透光等建築魔術的關係,帶給大家自由想像的空間,所以給人一種很輕、很薄的感覺,而精準、平,已經蔚為(建築)新美學。
整個園區主要分為南、北兩區,北區以文化産業活動為主的藝文廣場,南區則提供社區民眾運動休閒的場域,主建物是以宜蘭都市等高線(約7層樓) 為基準,打造出巨大的棚架,在地上仰頭看時,陽光灑下光影變化,再加原木型的陰影,宛如置身在儲木池的水底,烈日現身時則會出現彩虹,這是老羅東人童年魂牽夢縈奇幻場景,與昔日木業之都的驕傲榮光。
許多民眾自在的運動、蹓狗、休息,夜晚蛙鳴涼風,或留下大市集所需的線路與空間,像是一座沒有約束的創意市集,讓人有一種在三合院中,或在田野裏無拘無束的快感,文化不再是殿堂,而是一種邀請。黃聲遠作以上詮釋。
【欣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