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高湯後的“排骨酥湯”偏甘甜,屬臺灣南部口味,70元新臺幣/碗。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排骨酥”是臺灣特有的地道小吃,在大街小巷、夜市都可吃的到,但能讓酥炸過後的排骨酥放入高湯中還能保持不油膩的,就不是簡單的功夫了,這歷經三代的祖傳技術,連日本天皇回後還難以忘懷,想念“湯皇”東山排骨酥的好滋味。
第一代研發出湯皇排骨酥的是年僅七歲的鄭萬得,為東山鄉下的“小當家”,年紀雖小卻燒的一手辦桌好菜,在1917年時,有幸為當時來臺的昭和太子料理,獻上細火慢燉的排骨酥,太子品嘗後大為讚賞。幾年後太子登基天皇,萬得師也將東山排骨酥正式命名為“湯皇”,紀念這段特別的回憶。
湯皇東山排骨酥位于中興路上,隔壁也是豆花老店“日喜”,附近還有東山鴨頭創始店“籃記”。
如今的湯皇已走過80個年頭,歷經三代,目前的傳人鄭旭峰先表示,湯皇東山排骨酥仍維持一貫的肉香骨酥、湯頭甘甜,繁復的經過一道道手續,先將新鮮排骨以醬油浸泡,沾粉下鍋油炸10~20分鐘,瀝幹後與特調湯汁一起放入蒸籠7至8小時後才完成,上桌前直接灑點蒜泥、香菜、胡椒即可。
到湯皇除了必點的排骨酥、排骨酥湯以外,另可點上貴妃豬腳、蔥油山雞肉、芋香糕當配菜,老板推薦的軟骨鯉魚則是老饕最愛,軟爛入味、不會過鹹,離開店之前也可外帶真空包裝的排骨酥回家自行烹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