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同胞都對美食孜孜以求。既然現在赴臺旅遊已經開通,不說別的,對小饕來說多麼可喜可賀。讓我們暫且以臺北為圓心,順便走一走臺北市周邊不遠的淡水、陽明山、九份,用嘴巴來品嘗臺北的十一吧。
臺北市 士林夜市搜小吃
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若想多快好省地瀏覽臺北美食,夜市是必做的一門功課。夜市中又以士林夜市最負盛名。如今,由于慕名而來的遊人過多,水準略有下降。但沒有去過的朋友,感受一下未嘗不可。
士林夜市的美食地標,首推“大餅包小餅”,這可被稱為士林夜市五大招牌小吃之一呢,有花生、芋頭、芝麻、肉松各種甜鹹口味可供選擇。所謂大餅,就是每天現揉,用搟面杖搟出來的面皮。小餅則是現在油鍋里炸出來的帶餡的面餅。放在大餅里,用木槌敲碎,卷一卷,包起來,咬一口,外軟內酥的混搭效果。
蚵仔煎是先民困苦下發明出來的海鮮創意料理。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包裹新鮮蚵仔,加上土雞蛋,再配上香菇等雜七雜八的食料攤煎成餅。上面澆有番茄醬,能吃到大粒大粒的軟軟的蚵仔,又糯又鮮。
還有一整只雞做成的香雞排,捧在手里,香氣襲人,都不知道從哪里下口。吃到口幹,再買一杯正宗的珍珠奶茶,茶葉和鮮奶完美合作,粉圓嚼起來Q而彈。
夜市一般午夜打烊,如果你是個夜貓子。可以去清粥小菜街,這其實是復興南路,因為賣粥和小菜出了名,索性被叫做“清粥小菜一條街”。年輕人在夜店里蹦迪泡吧,淩晨會到清粥小菜街來補一頓,要一碗粥,和一碟小菜。
街上的“無名子”算是一間人氣小店。來這里一定要點個招牌地瓜粥再輔以幾疊小菜。粥是用特產大米用文火熬爛,加入切塊的竹山地瓜和幾粒冰糖,讓地瓜的清香恰到好處地融入粥汁里。配的小菜都極鮮美,豆豉青蚵是小牡蠣加了豆豉炒出來,軟滑的口感里吸飽了豆豉的鮮味。還有菜圃蛋、三杯小卷,都能讓你在日出的時候飽足地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