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直以來,臺灣是一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忽然有機會一親芳澤,未免有點慌亂。匆忙間找了一堆資料做功課,才知道臺灣不光有故宮珍寶,阿里山日月潭,還有雪山,絕嶺,飛瀑,深峽,古城,老街,溫泉,火山…光在臺北,就有無數的博物館,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匆匆十天停留時間,實在難以取舍。凝視著一長串心儀的目的地,久久不能決定。無奈之中,墾丁,高雄只好砍了;九份,太魯閣也痛苦地砍了;阿里山,日月潭最後絕望地砍了。為的是能充分地感受臺北(畢竟時間太有限了,在實際行程中,因各種原因,“國父”紀念館,北投張學良軟禁處,臺灣故事館,士林官邸,及一些老街,夜市,公園,購物中心等一些心水還是無暇顧及)。
雖然是最早的飛機(香港機場),到了桃園,輾轉搭機場巴,轉捷運,下車再一頓好找,最後躺在旅店的床上也已過午。經過一番長途飛行,本應疲勞不堪,但我卻毫無倦意,于是抖擻精神,開始我的臺北之行。
第一站是民主紀念堂,即原來中正紀念堂。紀念堂座東向西,前方有個大廣場,入口是一座高大的牌樓式五連拱牌坊,正中拱門上書“自由廣場”。穿過牌坊,廣場兩側各一座面闊七間的宮殿式建築,分別是臺灣音樂廳和臺灣歌劇院。能在臺灣享受一場頂級文化盛宴不也是難得的體驗嗎?可惜歌劇院維修,最後買了三場音樂廳的演出,算是不虛此行吧。
廣場盡頭就是建築在高臺上的天壇式的民主紀念堂,不大的空間,有一個金碧輝煌的藻井,前總統的石像處于中後部,天花不再飄滿風箏(這是臺灣民眾追求民主的象徵),四壁滿是臺灣民眾歷次民主運動的文字圖片。旅遊團一撥撥的出入,每個導遊都有一番見解,聽著頗覺新奇,我就倚在一旁聽到關門。
原來“天壇”下別有天地,里面不但有餐廳,郵局,商店,還有好幾個展覽,包括科學,藝術,文物,前總統的座駕等。不過我感興趣的是大廳一角一個小圖書館,一本內務部出版的小冊子,里面羅列了各市縣,舉凡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移民入境,修橋建房等各種詳細數據,也不怕泄密。
經過一夜休整,感覺上可以應付高強度的活動了,但一來當晚有音樂廳演出,不宜遠行,二來明天有一個重大行動,需要養精蓄銳,所以這天以休閒為主,(旅店在音樂廳北面)計劃由北向南,然後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的逛一圈。
出門就是西門町商業區邊緣。這里是由數十條老街,新廈組成的巨大商業區,到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路上的車輛都淹沒在林立的招牌和熙攘的人流中。鬧市中挺立著一棟百年紅磚建築曰紅樓劇場,以前是街市,現辟為觀光購物點。往南一點中華路邊上有一片西門遺址保護區,是日治時期官邸,尚有幾棟外觀完好的百年建築。越過中華路,在延平南路上看到一座原臺灣府的百年城門。折而向北,經過一座在原臺灣府遺址上興建,日治時期的官邸,光復後易名為中山堂的百年建築,現在仍是重要的舞臺表演場所。
這里已是臺北車站附近,繁華不讓西門町。在中山堂稍事休息後,我又一頭扎進了無邊的商店,菜市,小商品市場,小吃攤中。
終于艱難地走到不遠處的臺灣博物館,恰逢博物館百年大慶,一律免票。在這里可以領略到寶島的歷史發展,風土人情,氣候生物,原住民族等情況,而且博物館本身也是一座百年建築,實在很可以在這里花點時間。
博物館坐落在鬧市里的一片綠洲——228和平公園一角中,除了休閒娛樂外,當然了,還有228紀念碑和228紀念館,這是一段在臺灣發生的很復雜的慘痛回憶,來到臺北的話盡量來一趟吧,你會了解很多你可能不了解的事情的。
往南走不遠就是“總統府”,這座巴洛克風格紅白相間的百年建築還挺氣派,只是廣場上的裝甲車和鐵絲網看上去不那麼和諧。
當晚音樂廳表演後,順道到大名鼎鼎的龍山寺溜溜。想不到夜晚10點多還寺門大開,里面香客如鯽,煙霧彌漫。
這座名寺全木結構,據說沒用一根鐵釘。大殿供奉觀音,而四周廳殿遍布儒釋道神像,不同信眾各得其所。整座寺廟不但裝飾雕刻精美,而且鎏金溢彩,異常耀眼,即使在深夜也要帶著墨鏡才能走動。
附近的廣州街和華西街夜市當然不能錯過,不用擔心太晚,夜市越夜越美麗。至于夜市盛況不必贅言了,這是臺灣人引以為豪的飲食文化,在華人社區首屈一指,即使你來自比臺北更大的大城市,只要目睹幾個夜市,恐怕也會降低反對的聲音。睡眠是有點不足,但翌日第一縷陽光還未射進窗戶,我就已經整裝待發。(不過我的房間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