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鹿港導遊亂象:老街成摸乳巷 解說讓人啼笑皆非

時間:2011-07-13 10: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鹿港老街發展協會總幹事魏秀娟說,這麼寬的一條巷道被外地導遊說成“摸乳巷”。

鹿港老街內有名的“半邊井”也常被說錯成半月井。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暑假鹿港遊客、旅遊團增加,但有外地導遊介紹知名景點錯誤百出,例如站在鹿港老街說是“摸乳巷”,“半邊井”說成“半月井”,九曲巷功能成了防殭屍的巷道讓人啼笑皆非。

  “除非鹿港女生都是波霸,這麼寬的巷弄連摩托車都可通過,居然被介紹成摸乳巷?”鹿港老街發展協會總幹事魏秀娟說,最近她在老街店門口聽到外地導遊用喇叭對著遊客說:“這是有名的摸乳巷”,讓她頭上三條線,而導遊看起來像是打工的大學生,讓她直搖頭。

  魏秀娟說,摸乳巷離老街有幾百米之遠,老街內還有一條新命名的“君子巷”也非常窄,但這名導遊指的“摸乳巷”卻是老街內一條寬巷道,可見他連方位都搞不清楚。

  還有有名的“半邊井”也會被說半月井,“三槐挺秀”王家古厝旁的半邊井,是因早期要開鑿水井是大工程,王家很有人情味意將井分成內外,留半邊井給街道外的人們取水。

  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說,鹿港九曲巷當初是因冬天東北季風,彎彎曲曲的巷道有防風效果,被稱為“曲巷冬晴”也有防禦效果。但他曾聽導遊說“九曲巷是為了防殭屍”,因殭屍只會直跳不會轉彎,追不到人。

  魏秀娟說,鹿港還有“三不見”之說,一是早期中山路屋頂比鄰而建,有遮陽擋雨功能,稱為“不見天街”;二是“不見地”,早期鹿港“船頭行”(商行)要從大陸載運貨物到臺灣,船都得用壓艙石,後來壓艙石拿來鋪地,看不到泥地,又叫“不見地”;三是“不見女人”,因為鹿港富人多,大家閨秀都在繡樓內,外人不輕易看到,所以才有“不見女人”之說。

  但有些旅遊團也搞不清楚“三不見”,指著老街新鋪的紅磚地說是“不見地”,還有導遊指著老街老房子說“這里以前都住窮人,才蓋這種矮房子”,殊不知老街有當時最大的三大商行“船頭行”,是有錢人才會落腳之處。

  老街店家對一些“亂蓋”的導遊很感冒,魏秀娟說,會說錯的通常是外地導遊,他們希望這些導遊也做功課,不要讓遊客帶回對鹿港的錯誤印象。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