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軍區青鯤鯓居民常在自家門口剝蝦殼制作蝦幹,因手工繁瑣還需經日曬而成的好味道,成為當地特產。
東南網10月26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道,“做過日光浴的蝦幹,就是我們青鯤鯓的特產。”將軍區青鯤鯓的婦女,將漁民從外海捕回的野生“火燒蝦”,去除蝦殼制作“蝦幹”,有別于南北雜貨買到的蝦米,生蝦直接日曬程序讓蝦幹多了越嚼越香的口感,不論下酒或入菜當配料,都是饕客的最愛。
“做蝦幹很費工,一般店面也買不到。”當地漁婦陳麗秋說,蝦仁是蝦子剝殼後直接料理,蝦米則是煮熟、曬幹再以機器剝殼;而蝦幹則是利用新鮮野生蝦,以人工剝殼、去沙腸排列整齊後,再以強烈日光照曬,“8臺斤的生蝦,曬完後成品只有1臺斤,非常珍貴。”
陳麗秋說,火燒蝦一年四季都能捕撈,在清明節前後產量最大,盛產時可見青鯤鯓超過一半以上的居民都在曬蝦幹,是當地特有風貌。
“蝦子做日光浴和人一樣要按時翻身才能曬得均勻,晚上還要收回冰箱冷凍,夏天南部日照強約兩天可完成,冬天或陰天最少要曬一星期。”陳麗秋說,因火燒蝦在一般餐廳少見,日照讓蝦子自然萎縮,有遊客第一次看到曬出來的成品,以為經過加工剖半叫它“半邊蝦”,1臺斤要價900元新臺幣。
她表示,蝦幹最直接的料理手法就是不加任何調味料,加點油拌炒就是最棒的下酒菜;當地居民則喜歡加入炒飯或炒面當配料,“適用于煎煮炒炸,純手口天然的好滋味怎麼做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