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保持一份天真與率性

時間:2013-07-19 08:23   來源:中國臺灣網

  扎克伯格v

  最初,我不知道這個網站會有多成功。那會兒,我整天想的其實是:等我有了新的點子去實踐,我一定要把這個網站給丟棄了。真慶幸自己當時並沒這麼幹。

  背景:

  2005年10月26日,扎克伯格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發表了一場公開演講。回憶剛創立的Facebook,他表示:“最初,我不知道這個網站會有多成功。那會兒,我整天想的其實是:等我有了新的點子去實踐,我一定要把這個網站給丟棄了。真慶幸自己當時並沒這麼幹。”

  這些言行,今天看來可能有些好笑。但透過這個,我們不難發現,在創立Facebook時,他並不知道它會有怎樣的前景。事實上,它只是他當年在應用上的眾多嘗試之一。

  伴隨著Facebook驚人的成長,扎克伯格開始顯現出其巨大的野心。他竟然把自己的目標定為建立一個完全不同的互聯網世界,並成為霸主。

  這一想法在旁人看來實在有些天真,即使他的合夥人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且不說當時的Facebook在實力上與其他公司根本不在同一重量級上,就是在Facebook之前,已經有了Google以及其他搜索引擎,他們已經做得非常出色,要想超越他們,談何容易?

  但扎克伯格卻自有一番理論:“我們想要知道的很多信息都是儲存在頭腦中的,這是沒辦法搜索的。”

  2007年,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將成為一個“平臺”,讓外部開發者也可以應用它的內部網站。這一招很厲害。譬如:作為“農場”和“黑幫戰爭”的開發者,社交遊戲商Zynga公司在此後的一年里收入陡增。而其玩家絕大部分都來自Facebook。

  2008年,扎克伯格推出Facebook Connect,這樣用戶就可以使用他們的Facebook賬號登陸其他網站、網絡遊戲以及移動設備,這就像擁有一本數字護照一樣。再後來,Facebook推出Open Graph(開放圖表)。這樣一來,看著CNN網絡新聞的用戶,同時就知道他們的Facebook好友在看什麼,在分享什麼,喜歡什麼。

  在扎克伯格的頭腦中,他要把Facebook打造成一個幾乎能在所有電子設備下運營的平臺。為此,他需要人們把越來越多的個人資料提供給Facebook。

  為了加快這個進程,扎克伯格忍不住又暴露出孩子般的調皮。2009年12月,Facebook悄然更改了它的隱私保護政策。用戶在使用時,如果不是打起十萬分精神,警惕它的層層設置,那麼自己的絕大多數信息——包括姓名、性別、照片、好友列表——都會默認為對外公開。

  此事後來被人們發現,並引起了軒然大波。“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和“網絡隱私信息中心”譴責它不合理。許多用戶抗議Facebook違反了行規。而在扎克伯格看來,網絡世界的潮流必然走向公開化、透明化,他在公開場合上表示:“所謂隱私,是一個隨社會進步而變遷的概念。”

  盡管後來扎克伯格發布了簡化版的個人信息錄入模板。但他在採訪中表示:有相當一部分人現在抓住隱私權不放,不過是盼望他在決策上出什麼岔子,借題發揮而已。“我知道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會拿這個說事兒,但我們相信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

  而當人們問及他如何衡量自己的一些言行時,扎克伯格對此好像並不在意:“我不會過多地想這些問題,我知道人們為何需要這些對話,為何要問這樣的問題。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想它的。”

  點評:

  多年來,許多人都把扎克伯格定義為一個“大男孩”。他年輕、傲氣,同時又不乏天真與率性。所有這些加在一起,給扎克伯格帶來了兩個結果。

  一方面,他總是在許多事情上處理不當,讓人們難以相信他能夠在這個商業利益主導的社會里存活,並走得更遠。另一方面,他總能超越一般人的思維,從而天馬行空,制訂出非凡的戰略。

  成熟與老練固然可以幫助我們穩健前行,但在變幻莫測的商業遊戲里,保留幾分天真與率性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有時候,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新的思維,找到新的出路。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