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破軍邙山IV

時間:2013-09-02 11: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尉遲迥可以說是周軍的實際總帥,他接到戰報大吃一驚,立即催馬趕到陣地最前面,看到齊國白衣銀甲的騎士躍馬揚戟,在周軍陣中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那個年輕人是什麼人?”尉遲迥向齊國的降將問道,這位降將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已經投降周軍的予州刺史王子良。

  “他是蘭陵王,齊國國主的侄子。”王子良的聲音有些僵硬。

  “哼,如果只是個普通的年輕人,放他一馬也無所謂,既然他是齊國國主的親戚,那就不能讓他活著回去了。包圍他,給我幹掉他!”

  收到尉遲迥的命令,周兵從四面八方殺向蘭陵王。

  蘭陵王揮動大戟,周兵紛紛從馬上墜落,血雨灑落在幹涸的大地上。《北齊書》後來這樣記載當時的場景:“周軍莫不披靡。”

  尉遲迥已經年近五十,但看到眼前的戰況,體內流淌的戰士之血依然沸騰了起來。

  “借我用用。”尉遲迥說完,便從衛兵手中取過長刀。

  “蜀國公,您親自出馬太草率了。”

  制止尉遲迥的是雁門郡公田弘。田弘也是身經百戰的大將,傳說曾經在戰場上八次身負重傷。雖然一向最信任這位副將,但這次尉遲迥卻不聽他的勸阻。

  “那小子不也是王嗎?!”

  尉遲迥長刀一轉,劈開了清晨的清風,催馬躍到蘭陵王面前。他一身黑衣黑甲,胯下一匹黑馬,和蘭陵王的白衣銀甲形成鮮明的對比。

  尉遲迥大喝一聲,手中長刀砍向蘭陵王。蘭陵王手腕一翻,二人的武器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濺。兩軍士兵的視線全部被吸引到他們身上。

  雖然尉遲迥沒有自報姓名,但他的軍裝、風格、壓力、技術全都展示了他的身份。蘭陵王手中大戟刺向尉遲迥,尉遲迥揮刀擋住,長刀砍向蘭陵王,蘭陵王用大戟架住……二人就像白龍與黑虎的決鬥,異常激烈。大戰五十余合後,尉遲迥呼吸急促,開始轉入守勢。周圍的周兵突然動起來,衝入兩人之間,將兩人隔開。

  尉遲迥一邊喘著粗氣,一邊掉轉馬頭,問道:“怎麼回事?”

  田弘答道:“齊國全軍逼過來了,現在不是單挑的時候啊。”

  尉遲迥抬起頭,向東方縱目遠望。齊軍背對著一點點升起的朝陽,倣佛黃河的波浪一般急速接近周軍。齊軍巧妙佔據有利地形,背對太陽發起攻擊,這也展示了指揮者的傑出才華。

  周軍的噩耗接連不斷。在柏谷布陣的周國軍隊被段韶奇襲,全軍覆沒。從榮陽方面向邙山移動的部隊也被斛律光擊敗,四散而逃。在令人驚訝的極短時間內,金墉城周邊的周軍已經被完全孤立了。

  “斛律光和段韶確實是好對手,不過……”

  尉遲迥雙眉緊鎖。這場戰役因宰相宇文護的野心而生,尉遲迥作為周朝的宿將,心中也暗暗痛恨宇文護的專橫,更不想為了宇文護戰死沙場。

  “退兵!這場戰役結束了。”

  尉遲迥扔掉手中的長刀,黑色的盔甲上,出現了很多裂痕。

  “蘭陵王,我記住你了。”

  尉遲迥覺得有些疲勞,甲胄越來越重,但他還是調整了精神,迅速下達了命令,周軍開始撤退。

  《資治通鑒》中記載,蘭陵王高長恭,在金墉城下擊敗周軍,勇冠三軍。

  不過,這場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

  周的齊國公宇文憲是周君的弟弟,當時二十一歲,武略過人,勇敢善戰,有很高的威望。《周書》中這樣記載他:“智勇蓋世,攻戰如神。”宇文憲呵斥潰散的己方士兵,提槍上馬,親自殿後,一邊迎擊追來的齊軍士兵,一邊向西緩緩撤退。

  蘭陵王雖然一直追擊著周軍,但在尉遲迥的統帥和宇文憲的奮戰下,周軍多次從瀕臨潰敗中重新奮起。蘭陵王和宇文憲的距離之近,甚至到了雙方的武器都可以夠到對方的地步,卻是始終沒能交手。不過,兩人都牢牢記住了對方的長相。

  然而,在部分區域,兩軍的戰鬥非但沒有結束,反而更加激烈了。

  周國的涇州總管猛將王雄,雖然已經五十八歲了,而且已經收到尉遲迥下達的撤退命令,但是他的戰意卻沒有消失。

  “我撤退。但是,在撤退以前,得先給齊賊一點厲害嘗嘗。我要砍下段韶或者斛律光的首級,讓自己名揚天下!”

  王雄率領麾下的三萬士兵急速向西北移動。此時,他腦子里還沒有蘭陵王。三十里路上,到處都是敗退的周軍扔下的糧草和武器,以及帳篷燃燒後的滾滾黑煙。王雄終于找到了斛律光的部隊,此時斛律光的部隊正在殼水(黃河支流)渡河。

  兩軍立即開始混戰。對斛律光來說,此時正是最差的交戰時機。斛律光麾下的士兵大半都在渡河,身邊只剩下了一百來名騎兵。

  斛律光精于騎射,十七歲和皇帝一起狩獵時,雲中突然出現一只巨大的怪鳥,它快速下降直撲向皇帝。斛律光立即拉開強弓,一箭便將怪鳥射落。皇帝對斛律光的箭術大為讚賞,賞賜給他“落雕都督”的稱號。當時的齊國皇帝名為高澄,也就是蘭陵王去世的父親。

  雖然已經五十歲了,但斛律光的箭術絲毫沒有退步,弓弦聲每響起一次,便有一名逼近的周兵落馬,眨眼間就有十數匹無人騎乘的駿馬在斛律光的周圍狂奔,周兵根本無法接近斛律光。

  王雄勃然大怒,揮舞著長矛衝上去殺死了三名齊國騎兵,刺傷了數十名齊國士兵,縱馬逼近斛律光。斛律光手中的大劍劍刃已經鈍了,而且只剩下了最後一支箭。王雄確信自己能取得勝利,于是一手拽住韁繩,一手用長矛指著斛律光,叫道:“殺了你實在是太可惜了,我要將你生擒活捉,押送到天子面前。”

  “天子?你的主子不是周國的天子,而是忘恩負義的宇文護!你不過是姦臣手下的一條走狗,有什麼臉面在別人面前大言不慚!”

  王雄被斛律光罵得怒火中燒,握緊手中長矛,一夾馬肚子,直撲斛律光。

  斛律光不慌不忙地拉開大弓,對準王雄的面門射出了最後一箭。

  箭矢如同流星掠過,徑直射入王雄的雙眉之間。

  不過,最驚訝的還是斛律光。王雄的眉間插著箭矢,手中的長矛已經落地,人卻沒有落馬。他雙目圓睜,兩耳溢出的鮮血隨風飄散,就這樣一直衝到了幾乎  可以摸到斛律光馬頭的距離。斛律光勒馬讓過,轉身一看,王雄又向前衝了百步左右,才在馬上劇烈晃動,從馬鞍上落下,落在了慌忙趕來的周兵隊伍中。

  周兵把王雄運到營地時,他已氣絕多時。

  王雄的死使周軍完全喪失了鬥志。他的部屬也全線潰散,士兵們沿著黃河南岸一味向西逃竄。無數戰馬、刀劍、弓矢,以及大量的糧草都落到了齊軍手中。  齊軍此戰繳獲的糧草,足夠二十萬士兵一百天的供給。

  尉遲迥、達奚武、宇文憲等人逃到潼關,並在潼關集結敗軍。雖然齊軍一直追到距離潼關三里的地點,但潼關是天下著名的要塞,尉遲迥手下還有十五六萬兵力,齊軍也不可能一口氣拿下潼關。

  最後,齊軍放棄了乘勝追擊。這次周軍的進攻以慘敗告終,還失去了王雄等三萬多名士兵。齊軍戰死者只有一千余人,得到了大量的軍需物資。這一係列的戰役在《北齊書》中記載為“邙山之捷”,《周書》中記載為“邙山之敗”。

  在潼關上眺望著肅然退卻的齊國軍隊,宇文憲小聲說道:“真想出戰啊。”

  老將達奚武出言勸道:“一度佔領的土地全部被齊國奪回去了,我軍兵將也是傷痕累累,身心疲憊。現在我軍不可能出戰了,我們現在能做的事,只有固守潼關。”

  “嗯。不過,如果敵人突然返回,發起強攻的話我們怎麼辦?”

  “他們不會攻來的。如果他們立下更大的功勞,最危險的是他們自己。”

  年輕的宇文憲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凝望著老將軍,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齊國公還年輕,不了解這個世界呢。”

  如同狡詐的老貓,達奚武笑著繼續說道:“我聽說齊主疑心病很重,立功的是他的兒子倒還好說,但侄子立下如此功勞,齊主還能心平氣和嗎?”

  說完,達奚武凝視著年輕的貴公子。

  “原來如此,是這樣啊。”清高的宇文憲語中有些悵然,不過隨後立即調整心情離開了城牆。

  “蘭陵王,我記住你了。”

  宇文憲口中說出了和尉遲迥相同的話。在此之前,周國的諸將都只認為斛律光和段韶兩人是齊國的名將,這次,蘭陵王則作為新的強敵讓他們銘記于心。七年後,蘭陵王和宇文憲將帶領大軍正面對敵。

  這次戰役也是達奚武最後一次出徵,第二年,他在長安病逝。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