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楔子~

時間:2013-08-05 16:02   來源:中國臺灣網

     ~楔子~

  猴硐位于新北市瑞芳區,是一個藏在山谷里的安靜小鎮。有宜蘭鐵道線穿過,所以每天從清晨到日暮,都有大量的火車經過這里,倒也為小鎮增添了不少生氣。

  猴硐的原名叫猴洞。據說早年剛開發猴硐時,當地人看到有猿猴出現在附近的山洞里,于是取了這個名字。20世紀開始,猴硐逐漸演變為一座煤礦小鎮。礦工們不喜歡礦坑內有水,于是將“猴洞”改為“猴硐”。抗日戰爭結束後,因覺得“猴”字不雅,再將“猴硐”改為“侯硐”,一改就是幾十年。今天由于地方人士的努力,新北市政府已經將名字改回“猴硐”,保留原本的特色。而若坐火車前來猴硐,還會聽到列車廣播中,用閩南語念的古地名“猴洞仔”。

  猴硐煤礦的開採,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之後的事。1918年,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成立,開始有規模地開採猴硐地區的煤礦。1934年,瑞三礦業公司成立,獲得基隆炭礦株式會社猴硐瑞芳三坑的開採權。經過用心經營,猴硐躍升為全臺煤產量第一的地區。

  抗日戰爭結束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臺灣對于煤的需求量加大,猴硐的煤礦產量也不斷提高,年產量最高達到22.2萬噸,佔全臺灣煤礦產量的10%。由于產業的興盛,礦工收入也高,許多外地人紛紛來到猴硐當礦工。鼎盛時期的猴硐,有超過6000多人生活在這里,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小鎮。

  20世紀90年代,隨著開採難度加大以及進口煤的低價競爭,臺灣的煤礦業逐漸走向衰落。瑞三公司停產後,人口逐漸外遷,猴硐跟著沒落下去。

  近年來猴硐重又回歸人們的視線,多虧了光復里的一大群流浪貓。當年的礦工大多養貓防鼠。礦工走了以後,所養的貓大多淪為無人照料的流浪貓。一些愛貓人士把猴硐的貓拍照、發到互聯網上後,吸引許多人關注。猴硐當地便順勢將貓村規劃為觀光景點。“在貓村出名以前,幾乎都沒有什麼人來猴硐玩。”猴硐車站內,工作人員這麼跟小柚說。

  貓村出名後,展示礦區歷史和文化的猴硐煤礦博物園區也整修完畢,開放給民眾參觀。加上小鎮周圍的青山綠水,猴硐漸漸轉型為一處有文化深度又充滿文藝氣息的新興觀光小鎮。不妨帶上你的相機,來一次與貓邂逅的礦區小旅行吧。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