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王劉衛辰偏安代來城休養生息的夢,並沒有能做太久。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魏道武帝拓跋珪率三千輕騎,突然來襲代來城。代來城被破。
話說在那個距代來城有一千公里之遙的雁北草原,魏道武帝坐在龍椅上,他剛從佔領了的洛陽城回到草原,正躊躇滿志。“我們突厥人的宿敵,那些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的匈奴人,他們現在遷徙到什麼地方了?”他問。
“回主子!”一位大臣答道,“一股又一股的匈奴人,就像沙漠里的潛流河一樣,都消失在路途上了,被戈壁和大漠吞沒了。環顧海內,現在只剩下那最後的一支,匈奴西單于劉衛辰。他西跨黃河,進入鄂爾多斯高原,現在在那長城邊牆下,築了一座灰頭土臉的小城居住。那城叫代來城。”
“那劉衛辰是誰?他有什麼淵源?”
“他是被稱為天之驕子的冒頓大單于的後裔。白登山之圍之後,漢高祖賜宗室之女嫁于匈奴,所以這支匈奴人,從母姓姓劉。自那時一直延續至今,姓氏不改。據說他們是夏商周時期那個治水的大夏禹王的後裔。而從冒頓往下數,這個劉衛辰,當是從山西離石左國城起事,掀起五胡之亂的那個劉淵的宗室。”
“哦,倒也是一個有名有姓有來歷的人!”
“他們還稱鐵弗部。所謂鐵弗部,是指匈奴人為父、鮮卑人為母的那一支。”
“滅了它,滅了這股匈奴人,滅了這座代來城,搗毀匈奴人的這個窩。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容我領三千鐵騎,取道蒲詈,西渡黃河,滅了它!從此絕了這個後患!”
鐵器撞擊有聲。魏道武帝的這句話,殺機重重。
他們是沿著一條古老的道路完成這一千公里奔襲的。這條道路叫“秦直道”,乃當年秦始皇所修。秦始皇周遊天下,東臨碣石,走的就是這條道路;昭君出塞,走的也是這條道路;漢武帝勒兵三十萬,至陰山腳下,恫喝三聲:“誰敢與我為敵?”此語一出,四周靜悄悄的,天下無人敢應,他走的也是這條道路。
這條道路可以長驅南下,它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黃河渡口。秦直道自建成之日便設有碼頭。上面說的那些英雄美人,大約正是從這碼頭上渡船而過的。如果這碼頭再被北魏軍隊佔據,渡河就不成問題了,從雁北草原到大河套地面的代來城,簡直就是一馬平川。
北魏強悍的三千輕騎正是這樣子過來的。劉衛辰過于迷信這黃河天險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北魏的馬蹄子直踏到了他的枕邊,他才從夢中驚醒。
代來城被攻破,朔方王劉衛辰一家三百余口,幾乎被全部殺戮。城中的草芥百姓,也無一幸免。
整個代來城,只逃脫一個十一歲的男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劉勃勃。
當敵兵攻破城池,盡情殺戮時,勃勃有些嚇呆了。他先搖搖父親,見父親早就沒有了氣息,接著又去搖晃母親,母親的脖子上中了一刀,也斷氣了。孩子于是從敵人士兵的交襠里鑽出,然後一溜煙地向山頂跑去。
山頂上有一棵高大的樹,我們知道那叫杜梨樹,一種兀立在山頂上,春天一樹白花、秋天一樹漿果的帶幾分悲壯意味的樹木。樹大成蔭,勃勃就上到了這棵樹上,挨到殺戮完畢,躲過了這一劫,從而也就給這一支匈奴人留下了一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