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十七歌 長安城頭風蕭蕭

時間:2013-04-07 14:08   來源:中國臺灣網

  赫連勃勃與鳩摩羅什,這兩個亂世中的特殊人物,此一生注定將會有一次相遇。相遇之後,各自西東,又繼續去踏上他們命定的道路。而這相遇的地點,正是此刻,正是這長安城的南門。

  這長安城,四方八位,共開有十六座城門。所謂的“門開四面、風迎八方”,是對這座城池的讚譽之詞。青磚砌就的城牆,圍了一個大圈兒,光在這城牆上騎著馬巡視一遍,就得大半天的工夫。那城牆上錯錯落落扎些雉堞,雉堞上插滿五顏六色旗幟。十六座城門之上築有箭樓。這些箭樓,以此一刻劉勃勃就要登上去朝拜後秦姚興的大南門為最大。後秦平日迎賓送客、舉行重大禮儀活動,都在這大南門的城樓上進行。

  劉勃勃那年在叱幹城中受了冷遇,差點被押解去代州成為刀下之鬼,幸虧有叱幹阿利半路上的劫車,又一次僥幸逃下一條命來。自那以後,便與叱幹阿利並薛鮮、薛桓一起,在隴東高原上輾轉半載,來到長安城中。到了城中,要見姚興,卻也是件並不容易的事,就這樣在城中,又延捱了半年之久,終于疏通關節,得那朝中貼身宦官的引薦,得以面見當朝聖上。

  也是好運,瞅了這麼一個機會。

  劉勃勃一行已在樓下甕城里等候多時,得到姚興允諾,勃勃並叱幹阿利、薛鮮、薛桓一行,拾級而上,叩見後秦皇帝姚興,並向胡貌番相、深目高鼻的鳩摩羅什高僧致意。

  士別三日則當刮目相看。較之當年在叱幹將軍府時,此刻的勃勃倣佛換成了另外一個人似的,再不是前番那副搖尾乞憐模樣。此刻的他,目光堅定,步履沉著,身長八尺三寸,美儀非凡。

  後秦皇帝見了,喜愛有加,讚嘆道:“好個一表人才,興不如也!”

  劉勃勃見姚興臉上的喜悅之情,明白他已經有接納自己的意思了,于是心中愈加鎮定。

  得了後秦皇帝的允諾,勃勃于是一番慷慨陳詞,將代來城為拓跋北魏所破,一家三百余口遭滅門的事情說罷,繼而又說:

  “拓跋北魏破代來城,滅我匈奴劉,只是小試牛刀而已。其虎狼之師,鯨吞東都洛陽,又取道叱幹城來經營西域,到時候東西夾擊,長安城就該是他的囊中之物了。陛下,大敵當前,社稷有難,請給勃勃一個機會,東徵西討,為君分憂,為天下擔沉!”

  這話恰好觸動姚興的心病。群雄四起,強者為王,他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東晉遠在長江以南的建康城,暫時還不必慮它,唯獨這北方草原的大國北魏是後秦的心腹大患呀!

  姚興雖然心里覺得這話中聽,臉上卻並不表露,只是那目光已經有讚許和欣賞的意思了。

  勃勃看得明白,知道自己今天這番話,是捅到後秦皇帝的癢處了。

  姚興說道:“隨鳩摩羅什高僧一路東來的這三萬百姓,恰好沒有個安身立命之所。代來城既然已為北魏所破,成了一座死城,那麼就讓這龜茲國的百姓,在那里安家落戶、休養生息吧!”

  鳩摩羅什高僧雙手合十,連聲稱“善”。了結了自己一樁心事,他也輕松了一些。

  姚興又將臉轉向劉勃勃:

  “朕且封你為安遠大將軍,帶領這三萬龜茲國百姓遷徙到代來城休養生息。你務必厚待他們。這些西域來客,習俗、飲食諸多方面與我東土渾然不同,當築一座新的龜茲城,建一個新的龜茲國,讓他們抱團群居。那塊地面劃歸固遠城莫奕于將軍管轄,你且以朕的安遠將軍之身到莫將軍帳下聽令!”

  劉勃勃聽了,心中一喜,明白今天這是來對了,大功已經告成一半了,于是俯身跪拜道:

  “陛下,你的安遠將軍在這里聽令了!”

  姚興又說:“你先做安遠將軍,日後收拾匈奴劉殘部,有了兵力,成了氣候,朕再封你繼承你父親的匈奴西單于——朔方王不遲。到那時,大河套朕就交給你去經營了!”

  “皇恩浩蕩,勃勃這里謝恩了!”

  劉勃勃剛說完這句乖巧的話,冷不防城頭上站起來一個人攪事。這人是姚興的弟弟姚邕。

  姚邕見哥哥今天有些迷糊,隨口封官許願,于是阻攔道:“不可不可!老百姓有言說,斬草不除根,來年春又生!匈奴人為拓跋北魏所滅,是他們的命數,咱們羌族人只做個看客作壁上觀就是了。如今放虎歸山,只恐劉勃勃這只草原狼,日後會成為後秦的大患的!”

  姚興搖搖頭,很是不以為然。

  姚興說道:“我看這勃勃絕非池中之物。天下群雄紛爭,飛鳥各投其林,尋其歸宿發展。我若殺了登門來投的劉勃勃,日後將如何取仁于天下?這不就是斷了我的人才之路嘛!”

  姚邕還要說話,姚興說道:“朕如今用他,與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這城頭上風大,兼之鳩摩大師一路風塵,鞍馬勞頓。要我說,今天這公幹,就到此為止了吧!”

  見為王者這樣說話,不敢再有人吱聲了。

  劉勃勃在下城的時候,瞅了姚邕一眼,面露得意之色。姚邕雖然惱怒,卻也無可奈何。

  長話短說。

  此後,草堂大寺建起,鳩摩羅什高僧在草堂寺講經和譯經,收三千門徒,一半是漢人學習梵文,一半是天竺國人學習漢語。後秦皇帝姚興政務之余,亦常常率領文武百官去那里聽經。草堂寺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國立譯經場,長安城則成為佛教東來的一個中心。

  至于我們的劉勃勃,得了王令以後,領了龜茲國三萬百姓一路北行,曉行夜宿,順子午嶺山脊的秦直大道,抵達當年的代來城舊址,在這里重建龜茲國。

  爾後,從草原上收拾起劉衛辰殘部,前往高平川,去投莫奕于。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