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三節 頂級“大腕兒”的告別演出

時間:2013-11-05 09:19   來源:中國臺灣網

  關羽在打敗于禁之後,將其數萬殘兵收編過來,因此糧食出現短缺。在這種情況下,他本可以放低姿態,去向盟友孫權暫借一些,但他卻偏偏不把自己當外人,沒打招呼就從東吳的湘關糧倉“拿”走了大量的大米。

  這也為孫權在他背後捅刀子找到了最直接的理由。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月,孫權在國內國際局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親自率領大軍去收復荊州。

  此時,呂蒙的病體也突然間“康復”了。孫權便任命孫皎和呂蒙為左右大都督,全面負責此次對荊州作戰。

  對于這樣的人事安排,呂蒙是有意見的。他對孫權說:“您要是覺得孫皎有水平,那就只任命他為總司令就可以了;如果認為我比他強,那就只任命我。您忘了當初赤壁之戰時,您任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大都督,雖然周瑜有最後的決斷權,但程普卻仗著自己是老資格,常常跟周瑜唱反調,幸虧周瑜度量大,否則非自己人先打起來不可!”

  孫權仔細一想,確實如此,多頭領導不利于軍隊的行軍作戰,于是一狠心,將自己的堂弟孫皎從前線指揮崗位拿下,讓他帶領預備隊,配合呂蒙作戰,而任命呂蒙為唯一的大都督。

  呂蒙獨攬大權之後,率領先頭部隊很快到達尋陽。

  在尋陽,呂蒙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下令將戰船偽裝成商船,讓大部分士兵都躲進艙里,只留下一少部分身穿白衣,裝扮成商人,然後才開拔向南郡進發。

  此時,關羽正在全力攻打襄樊。荊州地區的原先的部隊大都被派往前線,而留守的少量部隊對呂蒙的“商船”也不以為意,因此,吳軍一路順風順水地闖入荊州腹地,直達公安。

  等到吳軍兵臨城下,脫掉白衣之後,公安城里的守軍才發覺,自己已成了甕中之鱉。

  呂蒙圍城之後,並沒有馬上攻城,而是派虞翻前去勸降。

  公安城的守將傅士仁見大勢已去,又加上平時對關羽本人的不滿,于是發揚國人“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優良傳統,很痛快地打開城門投降了。

  攻克了公安,呂蒙率軍向下一站——江陵進發。到達江陵後,又如法炮制,對城中守將進行勸降。江陵城的守將糜芳也“見賢思齊”,以傅士仁為榜樣,不發一槍一彈,直接挂起了白旗。

  由此可見,關羽這個人雖然很有軍事才華,思想政治水平也很高,《春秋》讀得滾瓜爛熟,但在培養歷練幹部方面,似乎還欠著火候。估計只會採取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動輒冷嘲熱諷甚至辱罵威嚇,否則傅、糜二人也不至于跟他如此離心離德。試想,如果這二人也能像龐德那樣戰至一兵一卒也死不投降的話,東吳軍隊又何至于如入無人之境。這恐怕也是關羽最終悲劇的一大根源。

  再說曹操。他在收到孫權的同意結盟書信之後,並沒有按信中的意思為孫權保守機密,而是很小人地將消息透露給了關羽。

  因為曹操明白:要解襄樊之圍,就要把關羽打退,但關羽兵強馬壯,是塊難啃的骨頭,一旦兵戎相見,那絕對是不死不休。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吃虧的買賣劃不來。因此,他希望關羽能夠在後院即將起火的情況下,率軍回防,這樣一來,不但許昌面臨的威脅可以迎刃而解,而且可以乘孫劉兩家打得頭破血流之際,輕松收復失地。

  曹操的如意算盤雖然打得好,但前提是得要關羽相信。

  收到曹操傳遞的消息後,關羽左右為難。因為,他也不知道這是曹操故意放的煙幕彈,還是孫權這廝真的要對自己動刀子了。如果消息確實,那麼自己應當馬上回援;但如果是假的,自己又貿然撤兵的話,那這段時間取得的戰果都將付之東流。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曹操派徐晃率兵來解襄樊之圍。

  關羽無心戀戰,大營很快被徐晃攻破,損失慘重。與此同時,他得到了傅士仁、糜芳已經開城投降的消息,只好倉皇率軍回救南郡。

  呂蒙的先頭部隊在不費吹灰之力佔領江陵後,孫權所率領的大軍也隨後趕到。不久,江陵周邊地區都落入東吳手中,劉備手下的幹部也大多給自己換了老板。

  在這批幹部中,有一個名叫潘濬的人很受孫權的青睞。潘濬當時的官職是“治中從事”。他原本是不打算為孫氏集團打工的,因此以生病為由,躲在家中,拒絕東吳對他的任命。

  但孫權不是關羽,他懂得人才的重要性,特別是像潘濬這樣不但精通業務而且思想品德過硬的幹部更是難得。因此,他想了個狠招兒:既然老潘病得不輕,沒法走路,那他就幹脆派人連床帶人一塊兒抬來。潘濬沒有想到,孫權竟然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這麼大力氣,心里已經有些感動了。令他更沒有想到的是,孫權老板接下來居然會親自來到他床前詢問他的病情,並且示意手下拿來毛巾為他擦臉。

  這一來,潘濬的“病”徹底好了。只見他從床上爬了起來,恭恭敬敬地對孫權拜了三拜。

  孫權做通了潘濬的思想工作,仍然封他為治中從事,讓他掌管荊州軍權。

  正當孫權從劉備手中“策反”了大批幹部,志得意滿的時候,他自己培養的幹部卻出來給他添亂了。

  一個名叫樊う漱H糾集了一些民眾企圖造反。樊そ鷁M官不大,僅僅是個“武陵郡從事”,但挑頭造反這種事性質實在是太惡劣了。為了能夠挽回自己的面子,也為了讓其他幹部引以為戒,孫權決定嚴厲鎮壓。

  他把這一重任交給潘濬。潘濬對這個樊ぇ雂F解,知道此人除了膽子比較大、嘴皮子比較利落之外,沒有其他本事。于是,他拍著胸脯向孫權保證,只要給自己五千兵馬,就能順利擺平此事。

  潘濬沒有吹牛,樊う滲Q合之眾很快就被打得煙消雲散,樊ぁ誘H也被斬首示眾。

  這段小插曲過後,十一月,孫權繼續進軍。他首先派陸遜去奪取宜都。陸遜大軍一到,宜都太守樊友就棄城而逃,他手下各級幹部也紛紛投降。

  隨後,陸遜順利佔領秭歸、夷道地區。在這個過程中,他的部隊並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 當然,關羽手下的將領也不會個個都染上恐懼症,像文布、鄧凱等人就沒有輕易投降。但此時,孫權在荊州地區已人氣高漲,文布、鄧凱等人的小規模抵抗根本就不足以扭轉大局。

  東吳軍隊繼續一路西進,直達益州的房齡地區,“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此時,荊州絕大部分地區都已落入東吳手中。

  孫權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封陸遜為鎮西將軍、宜都太守,領兵駐扎在夷陵,以防止劉備東進。

  而關羽在回援的過程中卻相當不順利。

  想到東吳的背信棄義,他止不住怒火中燒,提起筆來,瘋狂碼字,給呂蒙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譴責信,然後派了一名心腹使者送到吳軍大營。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舉動,反倒幫了呂蒙的大忙。

  呂蒙先是在這名使者身上作文章,好酒好肉大加款待,打算將其策反過來,不過沒能成功。然後他又發動“吳佔區”的各位家長給他們還在為關羽賣命的孩子寫信,告訴他們:“家里一切安好,東吳政府對我們很優待,我們相信,跟著孫權混,明天肯定會更美好。”

  如此一來,關羽手下的士兵再也沒有了鬥志,很多人開始逃跑,軍心一片混亂。

  除了心理攻勢外,對于關羽的鐵桿粉絲,吳軍採取了分段設伏的辦法加以解決。關羽的殘兵在撤退途中,不斷遭到伏擊,絲毫得不到喘息的機會。最後,他只得下令退守麥城,茍延殘喘。

  此時,孫權已勝券在握。對于關羽這個即將過氣的軍界大腕兒,只需要再打一個回合,就可以將他徹底拿下。孫權把這個最能成名立萬的機會,給了朱然、潘璋二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在麥城苦等援軍的關羽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他明白,援軍是不會來了,而麥城這個彈丸之地,東吳大軍只需要打一個衝鋒就可以拿下。

  為了不至于迅速喪命,他決定鋌而走險,來一出詐降的大戲。

  他首先答應了東吳使者的誘降條件,然後又命令手下軍士扎了很多草人立于城牆之上,接下來,他率眾悄悄打開城門溜了出來。出城之後,士兵們立馬作鳥獸散,最後留在關羽身邊的只剩下十多個人。

  孫權清楚,像關羽這樣大的腕兒,是肯定不會輕易投降的,因為他要顧及自己聲譽,所以他也做好了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具體來說就是讓朱然和潘璋在麥城周邊設伏,務必要擒殺關羽。

  關羽逃出不遠,剛剛到達麥城附近的漳鄉時,就落入了吳軍的包圍圈,被潘漳手下的將領馬忠擒獲。

  從關羽逃出麥城到被擒獲的這段時間里,孫權一直在等待著消息。他先是讓潘漳派人去打聽消息,使者回報說:“關羽已經逃出麥城了!”吳范安慰他說:“關羽雖然逃了,但肯定走不遠!”孫權問道:“大概什麼時候才能把他送來?”吳范說:“明天中午吧!”到了第二天中午,押送關羽的人還是沒到,孫權有些提心吊膽,他問吳范:“現在已經是中午了,怎麼還是不來?”吳范回答說:“別急,您看太陽不是還沒升到正中嗎?”

  過了一會兒,一陣輕風吹來,大帳的簾帷微微動了起來,吳范用手搭在前額上往外看了看,然後回報說:“關羽到了!”

  隨即帳外有人口呼“萬歲”,說“要犯關羽帶到”。

  關羽被擒之後,孫權是否對其再次勸降,史書沒有記載,不過依照關羽的暴脾氣和“死要面子”的“人格魅力”以及孫權在“讀心術”方面的超常造詣,這類的注水劇估計是不會上演的。

  關羽死後,孫權為了表示尊重曹操的領導身份,更為了轉移矛盾焦點,命人將關羽的首級割了下來,送到許昌領賞。然後,又以諸侯的禮節厚葬了關羽的屍身。

  一代名將就這樣結束了他輝煌而憋屈的一生,不但死在了幾個無名小輩的手里,而且死後還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想想也真讓人心酸,但這又能怪誰呢?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