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關于家庭 03你若不快樂,怎麼愛家人

時間:2013-09-04 16:11   來源:中國臺灣網

  聽饅頭說,老和尚在得大道之前,心懷慈悲,感嘆蒼生在生老病死里備受折磨,感同身受般經常為此掉眼淚。眾弟子見師父如此,也經常以淚洗面,就算有可樂之事,也只能掩飾以對。時過半年,弟子逐一以各種理由離開師父,到他鄉化緣或雲遊,最後只剩下老和尚一人。老和尚看著空蕩蕩的寺廟庭院,再次感傷落淚道:“深秋將至,寒氣必然襲人,天下蒼生又將受苦了。還有遠去他鄉的弟子們,不知他們帶有足夠的冬衣否?”

  老和尚聽到門外傳來爽朗的大笑聲。他眉頭忽皺,心不悅。笑聲入門,老和尚看見門外有一個胖和尚,咧著嘴笑呵呵地朝老和尚走來,並對著空蕩蕩的庭院道:“門庭寬闊,大自在乎!”老和尚皺著眉,朝胖和尚說:“深秋已至,枯葉盡落,寒氣逼人,何來自在?不憐蒼生艱苦還好,你竟還大自在逍遙,何理之有?!”

  胖和尚沒答話,輕輕地拉著老和尚轉入廟堂。廟堂里供養著佛祖和其他一些大菩薩。胖和尚帶著愁眉苦臉的老和尚,逐一走過並抬頭注目。胖和尚邊走邊問老和尚:“老和尚,你覺得你跟佛祖和菩薩們比誰更慈悲呢?”老和尚輕嘆道:“老衲豈敢跟佛祖、菩薩攀比呢?”胖和尚繼續問他道:“那你可看見有哪個菩薩是整日哭著臉的嗎?”老和尚忽然怔在原地。胖和尚喃喃自語道:“菩薩心懷蒼生,縱然如此亦微笑以對,自己不自在,自己不了斷煩惱,何以度蒼生,又何以讓蒼生相信菩薩行?你若安好,便是慈悲。一切隨緣,喜樂以對。”

  老和尚忽然醒悟:“蒼生苦樂各有因果,我自憂愁有何用?自在喜樂,隨緣救度罷了。”從此以後,老和尚一改往日的哭臉,無事則笑口常開,有事則淡然以對,再過半年光景,寺廟重回生機,弟子眾多,來此供養的遠近信徒絡繹不絕。

  朋友總說:“町原,你又沒做過父母,怎麼能理解為人父母的各種煩惱?所以,你才可以如此淡然面對生活,沒有愁苦。”談及此,我只能顧左右而言它。我雖然無法替代他人去盡為人父母的責任,但我理解如何去愛自己的家人,我更能理解一個人的責任有多大胸懷就應該有多大。你雖然很偉大,你雖然為家付出了很多,你雖然很辛苦,你雖然很負責任,你雖然很愛你的家人,但如果你不快樂,你很憂愁,你很煩惱,就算你再偉大,對家人而言那永遠不是愛,那只是虧欠,是一種折磨。如果你不快樂,我寧願不要你的愛。

  曾有一位朋友,跟我抱怨家庭生活的煩惱。她總抱怨一些擇菜刷碗的瑣碎之事,這讓她心懷哀怨痛苦。她抱怨說家人不體貼不理解她。我輕輕問她:“你平時在家也是這樣的表情嗎?”她緊鎖眉頭,眼淚汪汪地點頭。“那你家人看見你這樣的表情,他們是什麼表情呢?”“他們也差不多,感覺大家都不開心,互相埋怨對方。”“那你的孩子是否經常沉默寡言,沒什麼朋友呢?”她驚訝地看著我,問我怎麼知道的。我淡淡地說:“你們家是一個充滿表情暴力的家庭,沒有孩子能在這種環境下快樂成長的。”她吸吸鼻子,問我該怎麼辦。我說:“抹掉眼淚,露出笑容,面對家人,快樂一些就行了。”她聽後低著頭,委屈地說:“我滿心委屈卻還要笑臉迎人,我會變成神經病的。”我輕輕地拍拍她的肩膀,用力地說:“試一下,堅持每日笑容以對,看看有無改變。七日後我們再聊。”  七日後,她在電話里高興地說家里已好,無需挂念。我笑著回答:“你若快樂,才是真愛家人。”

  小時候,父母不合,母親出走。周末我會去她那里,每次她一見到我就開始哭訴她為兒女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還被趕出家門。那時候我雖然非常心疼母親,但內心總是很愧疚地跟自己說:“我如果是個孤兒多好,就不需要母親為我辛苦工作和心酸落淚。”後來長大後,輪到我照顧母親。有一段時間我工作壓力大,創業艱辛,每次回家都臉帶愁容。每當此時,母親就會責怪自己:“唉,都怪我沒能力,沒讓你有所積累,讓你那麼辛苦地白手起家,還要顧家,我于心何忍啊!”說著就不停地抹眼淚。

  後來,我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一踏進家門,就都會微笑。因為我知道家人需要的不僅僅是我賺的錢,他們更需要的是我的笑容——那是我給家帶去的最珍貴的東西:自信、淡定、陽光和快樂。如此,才是我們愛家人的方式,才是家庭幸福的基礎。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