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卷我是人間富貴花——03美人花開

時間:2013-09-24 09: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人的一生真是一場大戲,自從赤條條地被拋入紅塵,便要接受那麼多所謂的文明的灌輸,經歷那麼多的人和事。我們都努力地在人生經緯度的坐標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點,到最後發現,原來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也只為擦凈六根沾染的塵,只為心無挂礙,重返寧靜。沒有哪個點會成為永恆。

  人生就是一場戲,也許我們該本著這樣的態度:演的時候要認真,但別當真。

  是什麼

  靜靜地來到

  激起所有色彩的輕舞飛揚

  是什麼

  悄悄地走近

  穿越一季的傾情歌唱

  哲人對著藍天微笑說:

  “是青春

  ——燦爛的青春年華”

  午後的黃昏,沏一壺醒神的香茗,焚一爐清香。一首梵音,清風和樂,讓人心生清涼。書桌上鋪就好筆墨紙硯,心中空凈如也,望遠處繁花似錦,梔子花開飄香入室,遂寫下幾個大字“美人花開”。

  最美江南,歲月流芳,有夢田田,心香朵朵。

  我是愛極了花的人,卻獨不敢養花。

  我沒有園丁的好手藝,也怕別人笑我附庸風雅,更不忍折枝插進花瓶,只將每株花草裝在心中。

  每每經過花園,看到枝頭爭艷綻放的花顏,總是忍不住駐足停留。

  詩人們說,一生經歷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聽一次花開的聲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後,散場。我卻以為,也許,心中有愛,便是天堂,心中有美,便恆久美麗。懂得珍視美麗的人,即使錯過了花季也依舊擁有青春。

  我驚嘆造物主的神奇,驚嘆花的美麗。

  十五六歲的少女,不就是一朵美麗含苞待放的花嗎?

  歲月如白駒過隙,“少年不識愁滋味”倣佛還是昨天,驀然回首卻發現早已翩然間從花季一路走過。蒼茫間,我們想抓住些什麼,卻發現,逝者如斯,我們能留下的,只有些零落的記憶,或深或淺地盛開在自己和別人的心河里。

  人生一世似草木一秋,百轉千回,那個年年提及卻又年年話題不衰的陸小曼,她如花嬌顏的十幾歲,如今的我們又能記憶起什麼呢?

  陸小曼從九歲到十四歲一直在北京女中讀書。

  我曾經在某網站查找到成立于1912年的北京第一女子中學當時所開設的課程,有國文、日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體操、生物、勞動、圖畫、音樂、修身、歷史、地理、國術,于是不禁感嘆,當時女子中學的教育是多麼開放和豐富。加上陸小曼母親這位舊時名媛對她的教育,陸小曼接受的都是純粹的傳統教育的精華。

  直到十五歲,陸小曼被父母不惜重金送進了聖心學堂。

  這是一座由法國人開辦的學校,是專門為居住在中國的外國子弟開辦的。只有少數的有特權的中國人才有本事花重金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來。當時北京軍政界部長一類的小姐有許多在聖心學堂讀書,一時間,聖心學堂,名媛雲集,名聲在外。陸定要讓自己的女兒與這些權貴千金為伍,享受到同樣好的教育。

  就讀于名校,這是培養名媛淑女的首要條件。

  想知道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就看看她的朋友圈子。想想陸定懂得把女兒送到名校,與上流社會為鄰,也可以說是真真為培養孩子煞費苦心。

  聖心學堂的課程,也是專門為培養上流社會的紳士名媛設置的。有英文、法文、鋼琴、油畫……

  無處安放的青春總是與無處釋放的情懷做伴。西式教育方法,西式教育內容,新鮮的風潮,先進的思想,恰好給所有處在花季的少年一個自由而充分發揮的空間。

  陸小曼此前在母親的悉心培養下,已經有了深厚扎實的中國畫繪畫功底,現在開始接觸油畫,雖不同于往日所用的筆墨,但憑借她伶俐的天賦,仍表現出比其他同學更高的悟性。

  陸小曼的確是極具蕙質蘭心的女孩,憑著她過人的悟性,很快掌握住了東西方繪畫的要領與畫風特點。她的畫作因融合了中西方繪畫的特點,而表現出耐人尋味的特色,因此在學校時就已受到大家的盛讚了。一位來聖心學堂參觀的外國人,為了求得一幅當時還是學生的陸小曼的山水畫作,支付了兩百法郎,資助聖心學堂辦學。

  陸小曼生性聰慧,又肯勤奮學習,除了繪畫還會朗誦,會演戲,能寫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另外,陸小曼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優美的旋律常在她修長的指下流淌。

  小曼也愛極了舞蹈,她一進入舞池,倣佛是插上了翅膀的蝴蝶在翩然起舞。

  陸定夫婦又專門請來了英國的家庭女教師,教授陸小曼英語。如此一來,她在十六七歲已能通英、法兩國語言。

  紅塵浩海中,我們總要經歷無數的人,無數的風景。有人是採擷風景的人,而有人本身偏就是最美的風景。陸小曼顯然是這後者。

  婉約美麗的江南給了她靈秀活潑,壯美的北國又賜予了她秀麗端莊。學生時代的陸小曼,才能出眾,含苞欲放,初綻魅力。于是學校里,她成了人人仰止的“皇後”。她到劇院觀戲或到中央公園遊園時,常有追隨者——中外大學生“護花”左右,有時竟多達數十人,或給她拎包,或為她持外衣,而她則一派高傲,像個驕傲的公主,風光至極。

  陸小曼天生麗質,盡管身材不高,卻出落得俏麗脫俗,婀娜動人。舉手投足間,端莊得體,如一縷清風,在聖心學堂泛起陣陣波瀾。

  有時候,我們無法準確地評價一個人。人心善變,立場不同,觀點自是不同。我們可能連看清楚自己都很難,更無法以一個智者的角度去評說任何其他人。任何人都是令人敬畏的。我們能做好的,只有自己。

  然而我偏是寧可相信,世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寧可相信,人之初,都是性本善的。

  盡管每個人生于這個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世界上並無完美的人。上師達真堪布說: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隨緣了,放下了,就是完美。

  偏偏有時候,我們又有著與生俱來的對完美的苛求的習性,苛求到幾近刻薄的程度。可包括我們本身都不是完美的,我們卻還苛求他人必須盡善盡美,這不是矛盾嗎?

  所以,也許,解讀陸小曼,我們應該學會放下。放下任何讚美和成見的心,不帶任何立場,不帶任何色彩,隨喜在她身上的曾經擁有過的善美,借鑒她曾經走過的錯路。

  有人說,名媛需要一個矚目的空間舞臺供展示,更需要合適的陽光土壤作為種子滋生萌發的營養。不經過北京社交場所的淬煉,不是正宗的名媛。不久這樣的機會便到了。

  在北京的街巷中,有一條街叫外交部街,這條街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單北大街,南臨西總布胡同,北與協和胡同相通,因北洋政府外交部設于此而得名。外交部街雖處繁華鬧市,卻少有喧囂,步入街巷的深處,一種清靜和優雅的感覺油然而生。在這條街的中部,就是當時的北洋政府外交部所在地。

  當時北洋政府的外交部長顧維鈞要求聖心學堂推薦一名精通法文、英文,又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參加接待外國使節工作,陸小曼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不二人選。那一年,她才十七歲!在許多人看來還是孩子的年齡,陸小曼就經常被外交部邀請去接待外賓,擔任口語翻譯,參加外交部舉辦的舞會等。

  外交部的工作中,小曼不僅要陪同使節檢閱儀仗隊,還要陪同外賓觀看屬于國粹的文藝表演。可外國人往往不太喜歡我們的節目 ,而我們的節目有時也不夠精彩,有些外賓就會毫不客氣地說:這麼糟糕的東西,怎麼可以搬上舞臺?陸小曼雖然也知道節目水準不高,不能讓外賓滿意,但她還是要回敬幾句,殺殺外國人的威風。她說:就像不是所有人懂得欣賞法國的歌劇一樣,這些都是我們國家有特色的節目,只是你們看不懂而已。外國人聽後無言以對,只好聳聳肩了事。

  他們見識了這個小女孩兒的厲害,不僅沒有對她反感,反而對她多了幾分尊重,以後的關係倒融洽了許多。

  我欣賞陸小曼的真實和反抗個性,這也是我願意為她在煙波浩渺的紅塵中書就一筆的因由。想起了在外讀書時的一段往事。同學中當時獨我一個中國人。我的德國教授談論起中國時,居然還充滿鄙夷和傲慢。她說,中國的奧運是一種虛假的繁榮,中國人陰盛陽衰。我很憤慨地告訴她,你永遠無法理解中國人的熱情和禮貌。我們做了最好的東道主來招待世界的客人。但以中國人的禮貌,沒有人會去別人家里做客並受到主人熱情款待後,回頭擦擦嘴巴罵主人不是的!教授給我們每個人規定了一個論題,我拂逆了她的意願,淩晨三點鐘的時候,爬起來給她寫了封郵件,把論題改成了《透過奧運看中國》,我在信中說:教授,我愛你,但我更愛我的祖國!那個學科,是在我和教授的一次次辯論中度過的。當所有的同學擔心我和教授頂撞影響成績的時候,我以B的成績通過了學科論文。那學科結束時,她擁抱了一下我說:你是我見過的最特別的中國女孩。

  一個人平時可以有些小小的私心,但當我們面對外國人時,我們已不光代表著自己。

  民國時的陸小曼在幾次外事活動中,更是展現了她個性中的反抗和對國人尊嚴的維護。也是在一次外事活動工作中,一個重要的宴會上,外國人趁著酒興捉弄中國人的孩子,拿煙頭把孩子手里的氣球“雸”的一聲點爆了,把孩子嚇哭後卻無良地哈哈大笑。孩子的父母無奈地看著他們的行為,只好安慰自己的孩子。小曼這時微笑地走到外國孩子身邊,拿起一支香煙,優雅地彎下身,也“雸”的點爆了他們的氣球,把外國孩子嚇得哇哇大哭,令全場的嘉賓目瞪口呆。小曼一臉天真無辜地對外國人說:原來外國孩子的膽子也不見得有多大嘛!

  本質的東西是貫穿在一個人骨子里的,一旦遇到外力作用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陸小曼就是個有極強個性的女孩,頭腦靈活,自尊心強,又有很強的反抗意識,有自己的主張,且敢作敢為。

  十八歲時,陸小曼逐漸名聞北京社交界,她的多才多藝,她的熱情大方、彬彬有禮,她的明艷笑容、輕盈體態和柔美聲音,令無數人傾倒。在外交部街的三年,陸小曼華麗轉身,從一個青澀的女學生轉變成為社會名媛。

  顧維鈞十分欣賞陸小曼。有一次,他當陸定的面對一個朋友說:“陸建三的面孔,一點兒也不聰明,可是他女兒陸小曼小姐卻那樣漂亮、聰明。”不知道陸定聽了這樣的話,高興和鬱悶的情緒哪種會更多一些。

  我常常想到北洋政府外交部原址去看看,看看那個能夠造就出陸小曼名媛氣質的地方。

  在東單三條整條街里,還有個最輝煌的建築,就是協和醫學院的建築群。1924年在協和醫學院的禮堂,為慶祝印度詩人泰戈爾來華,北京學界特意為他出演他的詩劇《齊德拉》。劇中,林徽因飾公主齊德拉,徐志摩飾愛神,當時,陸小曼也在協和醫學院禮堂。不過,當時的徐志摩正心係林徽因。這場演出陸小曼不是演員,而是職員。

  她站在禮堂門口,專司發售演出說明書。據當天晚上一位叫趙森的年輕人回憶:“在禮堂的外部,就數小曼一人最忙,進來一位遞上一冊說明書,同時收回一元大洋。看她手忙腳亂的情形,看她那瘦弱的身軀,苗條的腰肢,眉目若畫,梳一絲不亂的時式頭——彼時尚未剪發——斜插一枝鮮紅的花,美艷的體態,輕嫩的喉嚨,滿面春風地招待來賓,那一種風雅宜人的樣子,真無怪乎被稱為第一美人。”趙森的回憶,刻畫出了一個嬌艷的陸小曼。

  張愛玲說:裝扮得很像樣的人,在像樣的地方出現,看見同類,也被看見,這就是社交。在這樣的社交場合,像樣的紳士、淑女看到一個俊俏、窈窕、聰明、可愛、溫柔、大方、多才多藝的女孩。這些像樣的人們包括小曼的父母看出了這個女孩在婚姻市場上的價值,大家根據等量交換的原則,想著怎樣把她嫁給一個相配的有前途的有權勢的男人……

  有時候想想,人的一生真是一場大戲,自從赤條條地被拋入紅塵,便要接受那麼多所謂的文明的灌輸,經歷那麼多的人和事,我們都努力地在人生經緯度的坐標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點,到最後發現,原來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也只為擦凈六根沾染的塵,只為心無挂礙,重返寧靜。沒有哪個點會成為永恆。

  人生就是一場戲,也許我們該本著這樣的態度:演的時候要認真,但別當真。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