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自己過得太疲憊,其實說到底,這是一種心態。如果我們都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心態,相信我們都會過得很好。
美國權威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創始人艾伯特·埃利斯指出:人的一生中總會犯很多錯誤。如果對每一件錯事都深深自責,一輩子背著愧疚生活,是不能走太遠路的。犯錯誤對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個人遭受打擊的時候,難免會消沉,總關注它人生中似乎困擾太多,快樂太少。
一次,有一件事情使我非常難以忍受。為此我失眠了好久,那段日子過得真是痛苦不堪。後來,我明白了要接受不可能改變的事實這個道理。我真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傻事,居然為了一件不可改變的事情對自己進行了一年的精神虐待!
好幾年前,我就已經開始背誦惠特曼的詩句:要像樹和動物一樣,勇敢去面對黑暗、暴風雨、饑餓、愚弄、意外和挫折。我曾做了12年的放牛人,但卻從來沒有看見一頭母牛發怒過。哪怕是草地因缺水而幹枯,天氣寒冷,或者是一頭公牛去追求別的母牛了。動物不僅能平靜地面對這些,還有黑夜、暴風雨、饑餓等,而且他們從來不會精神失常或得胃潰瘍,也從來不會發瘋。
這並不是對你說,無論碰到什麼挫折,都要俯首帖耳、低聲下氣。肯定不是這樣的,那是宿命論者的想法。不論發生了什麼意外,只要還有挽救的機會,哪怕是一點點,我們都要全力以赴爭取。但有些事,是無法避免的,也不會再出現轉機。碰到這種情況,理智就告訴我們,不要再白費力氣掙扎了。
哥倫比亞大學已故的霍基斯院長曾對我說,他寫了一首打油詩,這也可以說是他的座右銘:
世間疾病多,數都數不清,
一些可挽救,一些難治好。
如果有希望,就應把藥找,
若是沒辦法,幹脆就忘了。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曾拜訪過很多著名的美國商人。他們成功的經驗中有一條讓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面對無法避免的事實,都能坦然接受,並依舊過著開心快樂的生活。否則,他們就會被更大的壓力打垮。我這里舉幾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潘尼是全美潘氏連鎖店的創始人。他曾經對我說:“即使我賠光了所有的錢,我也不會擔心。因為我沒發現擔心對我來說有什麼好處。我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做好現在的事情。無論發生什麼意外,我都要坦然接受。”
亨利·福特也曾對我說過類似的話:“對于那些我沒辦法處理的事,我就讓它們自己解決。”
克萊斯勒公司的總經理凱勒避免憂慮的方法也是這樣的。他說:“要是有棘手的事情發生,只要我能想到辦法,我肯定會努力解決。要是解決不了,那我幹脆什麼都不做。我從不會對未來擔心,誰也不知道將來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因為未來的可能有很多種,誰也沒法說清楚這些影響未來的因素藏在哪兒。既然如此,憂慮又有什麼用呢?”聽到這些話,你可能覺得他像一個哲人。他對你這種說法可能會慚愧,事實上他只是一個明事理的好商人。可他說的道理,卻跟19世紀之前羅馬哲學家伊皮托塔士的理論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伊皮托塔士對羅馬人說:“沒有其他的快樂方法,除非是不去擔心那些無法控制的事。”
著名女演員莎拉·班哈特是最懂得如何應付那些令人煩心的事情了。從藝的50多年來,她一直都是各大劇院里皇後級的影星,也是全世界觀眾最喜愛的演員之一。但是,71歲那年,她損失了所有的錢,破產了。更不幸的是,根據醫生的說法,她的腿也必須鋸掉。
莎拉·班哈特在一次橫渡大西洋的旅途中,遇到了暴風雨。她跌倒在甲板上,腿因此受到重傷,後來又感染了靜脈炎和腿痙攣。醫生覺得她不應該再忍受這種劇烈的痛苦了,認為應該把她的腿鋸掉。在醫生看來,這是非常可怕的消息。他擔心莎拉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此不知該怎麼跟莎拉說。當他硬著頭皮告訴莎拉這件事的時候,沒想到莎拉看了他一眼,冷靜地說:“要是非這樣做不可的話,那就按你說的做吧。”她說這些話的時候,表現得很平靜。她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當這位勇敢的演員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她的兒子禁不住哭了,母親朝他揮揮手說:“不要擔心,我一會兒就回來了。”
手術之前,莎拉一直背誦她演過的一場戲中的臺詞。旁邊有人問:“你這樣做是不是為了給自己打氣?”她回答道:“當然不是。我這是為了讓醫生和護士們沒有壓力,讓他們高興起來。”手術結束後,莎拉逐漸恢復了健康。她一如既往地環遊世界,在此後的7年時間里又為觀眾展示了她那迷人的風採。
艾爾西·邁克密曾在《讀者文摘》里說:“我們不再為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煩惱,我們的精力就可以用來創造更豐富多彩的生活。”
一個人的感情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無法同時兼顧抗拒無法避免的事和創造新生活,他只能選擇其中一種生活。要麼在無法避免的暴風雨面前忽略它,創造新的生活,要麼努力抗拒它然後再被它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