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
現在你打開了書頁。讓我們先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知識的鑰匙。
《論語》是中國經典中,最好的一部。因為《論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的言行錄,也是中國文學中最好的傳記書。對于這兩點,只要你看完現在手上的這本書,就一定能充分了解並加以認可。
《論語》這部書,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門人或別人的談話。這些談話,最原始的紀錄應該是出于孔子的門人。在孔子歿後若幹年,門人開始編集的工作,《論語》里已經稱孟敬子的謚(人死後才有謚),自然不是孟敬子生前編定的,想來《論語》的編定已是孔子歿後的四五十年,甚至晚到戰國時了。
現在《論語》的篇名都是取首章的兩字或三字以為標題的。如果說二十篇和每篇里各章的先後次序,都有意義,那恐怕不會的。當然,有許多地方我們可以看出編纂人的用意,譬如,以《學而》始,這不能說編纂人沒有存心這樣做。
《論語》的記載雖然簡單,但是《論語》的價值可以用“言簡意賅”來形容。《論語》在歷史上的意義也是歷久彌新的,從橫斷面來看《論語》,許多道理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由于它是一部對話錄,所以每每可以很生動地呈現出說話時的情景,引人入勝;而由于談話內容的豐富,所以可以給我們多方面的啟示。
我自己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曾修毛子水教授開的《論語》課程,那時就深覺《論語》是一部值得再三研讀的好書。後來毛教授寫《論語校注》及應商務印書館之邀作《論語今注今譯》,我有幸做一些校讀和抄錄的工作,這個工作使我有機會對《論語》這部書加以更深入地思考。如今我自己來寫作介紹《論語》的文字,由于恐怕有違聖人意旨,內心是非常惶恐的。後來承毛教授的鼓勵才敢大膽下筆;毛教授囑咐我可以盡量用《論語今注今譯》里的意見,這是我十分感激的。由于時限的關係,許多地方也無暇細細推敲,想來錯誤的地方一定很多,盼望朋友的批評和指正。(宋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