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章 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五)

時間:2013-03-28 15:20   來源:中國臺灣網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K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季氏》)

  陳亢問伯魚說:“你是不是從老師那里得到什麼特別的教訓?”伯魚答道:“沒有。曾有一次他獨自站著,我快步走過庭中。他說:‘學《詩》了嗎?’我答道:‘沒有。’〔他說:〕‘不學《詩》,沒法把話說得好。’我退下後就去學《詩》。另外一天,他又獨自站立著,我快步走過庭中。他說:‘學《禮》了沒?’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沒法立身處世。’我退下後就去學《禮》。我只得了這兩個教訓。”陳亢回去後高興地說:“我問一件事卻得了三種道理。我懂得了《詩》的重要,懂得了《禮》的重要,而且也懂得了一個君子即使對自己的兒子也沒有私心。”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L(《先進》)

  顏淵死了,顏路請求孔子把車做顏淵殯時的槨。孔子說:“回和鯉雖有有才與無才的分別,但從我們兩人講,卻同是兒子。鯉死的時候,有棺而無槨。我並沒有把車給他做槨而自己步行,因為我曾身居大夫,依禮是不當步行的。”

  以上所舉兩段記載,很值得玩味。在《論語》里另有兩處記載著陳亢(子禽)的談話;一見《學而》篇:“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一見《子張》篇:“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兩次談話的對象都是子貢,看來陳亢對子貢是頗崇拜的,對孔夫子卻是保留的;陳亢似乎有背後刺探或批評人的習慣,難怪他要向孔子的兒子打聽行情了。可是君子無私,陳亢連半點私情也沒挖著。(真泄氣!)不過,陳亢能懂得“問一得三”,到底是不俗的。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三十二歲就死了M,英才早逝啊!難怪孔子“哭之慟”,而且還說“不為這樣的人傷心卻為誰傷心呢!”可見孔子痛惜之情,恐怕並不下于一個父親痛惜他的兒子!但是愛歸愛、疼歸疼,門徒就是門徒、兒子就是兒子;鯉死,有棺無槨;回死,就不能涂車為槨,孔子不答應顏路的要求並不是因為孔子不愛顏回,相反,依禮,士的殯禮,根本用不到“槨”!我們看孔子對門人厚葬顏回的嘆語:“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就可以了解,孔子要以禮葬顏回──一切要合理合情!而不可厚誣死者!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N(《述而》)

  孔子待人溫和而處事嚴正,外表威嚴而性情平和,形貌恭謹而內心舒泰。

  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O(《鄉黨》)

  孔子在家鄉,態度恭謹,好像不能說話似的。他在宗廟朝廷,雖言詞明辨,不過還是很謹慎。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P(《述而》)

  孔子釣魚,但不用網去捕魚,射飛鳥,但不射停在鳥巢的鳥。

  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于是日哭,則不歌。(《述而》)

  孔子和一個有喪事的人在一起吃飯,從沒有吃飽過。孔子在那天吊喪哭過後,就不會再唱歌。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Q(《述而》)

  孔子在齊國聽了韶樂,一連學了三個月,吃飯連肉味都覺不出了。他說:“真沒想到學音樂會使人到這個地步!”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R(《述而》)

  孔子跟人唱歌,如果覺得別人唱得好,一定請他再唱一遍,然後跟他唱和。

  朋友死,無所歸S,曰:“于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鄉黨》)

  朋友死了,沒有親屬出來主持喪事,孔子就說:“我來辦。”朋友有所饋贈,除非是祭肉,即便是車馬,也不行拜禮。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T(《衛靈公》)

  師冕來見孔子。到了階前,孔子說:“這是臺階。”到了坐席前,孔子說:“這是坐席。”都坐定了,孔子告訴他,“某某在這里,某某在這里。”師冕出去後,子張問道:“老師和樂師講的話,都有道理嗎?”孔子說:“是的,這是我們對待一個眼睛看不見的樂師所應有的道理。”

  通過這些小片段,也許我們可以和孔子更親近些!你看這恐怕是學生們給老師的素描吧!“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真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子張》)!我們想孔子一生做人做事都力求合理合情,教學因材施教,在鄉黨、在宗廟朝廷言貌各不相同,就是釣、射,也只是意思意思,絕不想一網打盡、趕盡殺絕,真個是其釣、射也君子!對魚鳥都心存仁厚,對人就更不必說了。同情心人人都有,不過我們偶爾也可以看見對著出殯行列大聲喧嘩的場面──人常常疏忽小節,可是孔子並不因小節而疏忽,所以弟子才有以下的記載:“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我們再看他招待師冕的種種,多細心、多善體人意。朋友死了,孔子包辦喪事,多有義有情,現在有時聽人說“人去人情亡”!唉!“學琴的朋友不會變壞”,那麼喜歡音樂的人一定是可愛的。孔子多迷音樂呀!一學三月竟到不知肉味的地步,難怪孔夫子要吃驚,我們是又驚又羨呢!一個人可以學習自己喜歡的事物,而且一迷三個月,多美呀!孔夫子多可愛可敬,他不忌妒,別人唱得好,請他再唱一遍!然後一同唱和!一起歡唱!

  K 亢,音k岬ng。陳亢,字子禽。伯魚,孔子的兒子孔鯉的字。趨,疾行也。

  L 顏路,顏回父顏無繇的字,路也曾是孔子的弟子。朱注:“槨,外棺也。”宦懋庸《論語稽》:“請車為槨,朱注從孔說:以為賣車買槨。箋注家皆無以正其誤。按:賣車買槨之說有八不可解。……今考禮經,乃知顏路請車為槨,蓋欲殯時以孔子之車菆涂為槨,非葬時之槨也。”《孔子世家》:“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卒。”《說文》:“徙,步行。”《禮記·王制》:“君子者,老不徒行。”

  M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和《孔子家語》。

  N  厲,嚴正。《左襄三十一年傳》:“有威而可畏謂之威。”

  O  鄭注:“恂恂,恭慎貌。”朱注:“似不能言者,謙卑遜順。不以賢知先人也。鄉黨,父兄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辭氣如此。”鄭注:“便便,辯也。雖辯而敬謹。”朱注:“宗廟,禮法之所在;朝廷,政事之所出;言不可不明辯。故必詳問而極言之,但謹而不放爾。”

  P 朱注:“綱,以大繩屬網,絕流而漁者也。”以繩係矢而射叫弋,音y岥。朱注:宿,宿鳥。

  Q 韶,舜樂。朱注:“《史記》‘三月’上有‘學之’二字。不知肉味,蓋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按:“三月”上添“學之”,較合;下文正作“為”樂,為樂,就是學音樂。

  R 朱注:“反,復也。必使復歌者,欲得其詳而取其善也。”和,音h岢,唱和。

  S 孔曰:無所歸,無親昵也。

  T 朱注:“師,樂師,瞽者。冕,名。”吳志忠的《朱注刻本》于“與師言之”下作逗,“之”是所言者。相,音xi岬ng,助也。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