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章 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八)

時間:2013-03-28 15: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K(《子罕》)

  顏淵長嘆道:“老師的道理是越仰慕越覺其崇高,越鑽研越覺其堅實,看著是在前面,一下子卻又在後面了。老師循著次序一步步誘導我:他以書本上的知識廣博我智,以禮約束我行。我真是想停止都不可能。我已經竭盡所能,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面前,我雖想跟從,卻辦不到!”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L(《八佾》)

  儀邑的封人請求見孔子。說:“凡到這里的君子,我沒有不得見到的。”孔子的弟子就讓他見了孔子。封人見過孔子後出來說:“你們何必為文化要斷絕而擔憂?天下已經亂了很久了,上天要讓你們老師做復興文化的工作。”

  善意的諷諫也罷,令人無可奈何的挖苦也罷,莫名其妙無聊的批評也罷,孔子還是孔子,他不會因為畏懼挑戰、逃避現實,而放下自己該做的事,改變自己該走的路。孔子思想成熟──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他不憂不懼──如果一個人為真理、為自己人生的目標而吃苦,甚至獻出生命,他也是會甘之如飴的!十字架總得有人扛,責任總得有人負,事情總得有人做!“哪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人的心志不同,眾說紛紜、眾口雌黃,就在所難免。如果外界的噪音,就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那生活的態度真是太多變了。生命是苦難的開始,有了生命就有了煩惱。逃避並不是辦法,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怕煩就結束生命──那是懦弱的行為!我們只有面對現實、克服困難,才能達到覺悟的彼岸!所以孔子對人生種種,一體擁抱,透過了實行來表達他對人、對天下的大愛。我們可以見小溪潺潺的全貌,卻很少有機會眼觀江海波濤洶涌的全貌。短視的人批評孔子,但也只止于批評,孔子是不會因人的褒貶而有所改變的。不過,我們讀讀孔子最欣賞的顏淵對孔子的感受,也許會讓我們對孔子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聽!多麼啟明發聵的叮嚀!孔子提倡有教無類、提倡仁、提倡恕,世界上最大的經典也只配做他的注腳。“生命不是自己擁有,必也使別人同樣享受生命的樂趣。”不是嗎?

  K 朱注:“喟,嘆聲。仰彌高,不可及。鑽彌堅,不可入。在前在後,恍惚不可為象。此顏淵深知夫子之道無窮盡、無方體,而嘆之也。”循循然,善誘貌。

  L 鄭曰:“儀,蓋衛邑。封人,官名。”“從者見之”,“見”音ji岬n,是引見的意思。喪,似乎應釋為“天之將喪斯文”的“喪”。(見毛子水先生《論語今注今譯》)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