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自由:選擇的權利,優雅的姿態(三)

時間:2013-04-16 15: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平行和貫穿于信息社會的現代藝術思潮,其實是腐敗的。因為信息社會的經濟和商業競爭,破壞了人類(當然包括作家)生存所必需的倫理關係。

  極為個性化的思維,生命的本能想象,爛漫的天性,會對抗堅硬的現代數字邏輯,讓當代社會的倫理關係有一個自然舒緩的發展過程。作家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回顧和懷念,是追溯和留戀。他們飄逸的思維對于這個世界而言,比神奇的電腦更可信賴。而電腦和數字時代,伴隨它的文化藝術工業衍生出來的世界觀念,是過分地簡單明快了;它對于情感,對于復雜的人心,都簡化為利益得失和直接的算計。這種文化不僅是簡單的,也是裸露的——使世界到處呈現出赤裸裸的一種換算結果。這就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準則,也突變式地改變了我們的倫理關係。

  我們的認識邏輯,當代社會所培育的思想框架,其實有著極大的局限和缺陷。人與人,人與周圍的一切,其間的關係遠沒有那麼簡約和直白。它所蘊含的豐富性被數字方式搞得貧瘠了。這種現代文明由于將一切引向簡單和簡略,人類的總體活動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入盲目,于是在對未來的探求上,人類將失去寶貴的時間和機會。我們的文明將出現大幅度的倒退。

  在這樣的情勢之下,藝術已不再是一部分專門家的事情。它必要屬于每一個人,以進行真正有效的抵抗。一切的藝術活動,一切的詩,都具有頑強的抵抗屬性。這種抵抗有時好像是軟弱的,被覆蓋的,但本質上卻是強大的,因而也是必須的——看起來單薄的詩心難以平衡這個極為傾斜的世界,但實際上呢,自由的詩心又無處不在,她就在地表和天空,在我們的呼喚中飛翔和生長。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