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境遇乃至命運,隨時都可能改變。無憂無慮的少年,突然間就像換了一個人,常常獨自抱臂沉思。屈辱中,一個身處底層的年青人,暗暗發誓,要出人頭地,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強烈的念頭支配著他,莽莽撞撞、陰差陽錯,邁出了闖天下的第一步。
1、身處底層又急于出人頭地,只能像無頭蒼蠅四處亂撞。
大清光緒三十二年,是西歷1906年。這年的春天,東鄰日本,櫻花已經盛開,正是氣候怡人、賞心悅目的季節。
可是,在一個年青人的臉上,卻看不到一絲沐浴春風的喜悅,反而流露出無奈、無助和焦躁的神情。
這個名叫蔣志清的年青人,來自中國浙江,不滿19歲的年紀,身材不高,尚不足170公分;體重也只有59公斤。這樣一位瘦小的年青人,在東京街頭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毫不起眼。如果說,他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話,那就是無以掩飾的落魄和惆悵。
本來,這個年青人,是為了改變命運,以“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踏上海輪,來到東鄰的。
的確,在這個年青人的腦海里,早早就生出了一個強烈的念頭:改變命運,出人頭地!
是太多的屈辱和不平,促使這個年青人苦苦地思索著改變命運的途徑。
屈辱和不平,是從這個乳名叫瑞元的年青人8歲那年開始的。8歲之前,由于家中開著一個不大的鹽鋪,還有一些田畝,父勤母賢,日子過得可謂無憂無慮。頑童瑞元,喜歡舞槍弄棒,召集鄰居中的孩子,模倣軍隊戰鬥狀,他來充當指揮作戰的將軍;也喜歡做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幾次都險些喪命,結果還落下了一個“無賴”的“雅號”。
8歲那年,54歲的父親突然故去,同父異母的兄長要求分家析產,寡母帶著瑞元和一弟一妹,艱難度日。隨後,4歲的弟弟也不幸夭折了。孤兒寡母的家庭,籠罩在悲慟淒慘的陰影里,而寡母最大的心願,也就是把唯一的兒子瑞元撫養成人,頂門立戶。
失去親人的悲痛固然令人久久難以釋懷;但是,更讓少年刻骨銘心的,是隨著家道衰落所遭受的輕蔑和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