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當選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是撒切爾夫人哲學上和政治上的親密盟友。因為有著共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他們成為了十分親密的朋友,作為里根總統的合作夥伴,撒切爾夫人的外交政策更加深層次地使“英美特殊關係”不斷深化。同時,在這樣的盟友關係下,撒切爾夫人也被稱作是領導西方世界戰勝蘇聯,贏得冷戰勝利的偉大領袖。
撒切爾夫人在處理外交政策上從不拖泥帶水。她思維清晰,目的明確,就像福克蘭群島戰爭一樣,她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軍事野心,也符合了里根政府的南美戰略目標。她如此有恃無恐地發動海上戰爭,也再一次表明,撒切爾夫人與里根總統的政治步伐,從來都是步調一致的。即使面對的是聯合國的強大壓力,撒切爾夫人也沒有絲毫退縮,依舊斬釘截鐵地重傷了黑格調停。所以我們幾乎可以這樣認為,福克蘭群島的勝利其實質就是“大西洋外交主義”的勝利。
另外,面對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撒切爾夫人同樣也不留任何情面。出于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本質區別,撒切爾夫人曾經這樣說:“蘇聯人的野心眾所周知,他們妄圖統治整個世界。他們現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使蘇聯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大超級帝國。”因為她過于強勢的外交政策,蘇聯的官方媒體將撒切爾夫人諷刺為“鐵娘子”,認為她毫無一個女人的優雅與端莊。這個稱呼不久就被塔斯社傳到了世界各地。但對于撒切爾夫人來說,她自己 頗喜歡這個稱號,並且在整個歐洲世界里,他們都認為這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耀。
除了蘇聯,同樣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也與這位“鐵娘子”酣暢淋漓地交過幾次手。尤其是在英國佔領的中國香港的問題上。
1982年9月23日,英國剛剛取得福克蘭群島的全面勝利,撒切爾夫人滿面春風,得意揚揚地出訪了中國。她的意圖很明顯,福克蘭島的勝利使英國重新樹立了帝國主義強國的威望,即使國內經濟混亂,罷工不斷,即使它仍然擺脫不了守舊的觀念,但它依然是日不落帝國,是擁有強大力量的資本主義強國。她來到這個剛剛改革起步的社會主義國家,重新強調英國關于香港問題的看法。
這個時候的撒切爾夫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的威望,都顯得氣勢如虹。她威風凜凜,又信心滿滿地強調“有關香港的三個條約依舊在國際法上有效”,對于有關香港的任何問題,都只能是英中兩國協商解決,而不能由中國單方面廢除。
很顯然,對于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來說,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是根本不可能被接受的,即便撒切爾夫人的態度十分強硬。這時候的中國已經不再是腐敗的清王朝了,就算英國依舊是那個強大的日不落帝國,中國政府也不會卑躬屈膝的,勢必要收回整個香港地區的主權。
當“鐵娘子”帶著自己的強權政策來到中國,卻遇見了鄧小平這位吃了秤砣鐵了心的“小個子”領袖,她當初宣揚的國際論和有效論都統統無效了。不管她是真心在乎民眾的生活,還是假意關心地區的繁榮,都被鄧小平一一駁回,即使她大肆渲染騷亂、混亂和恐慌,都對鄧小平沒有產生任何影響。鄧小平說:“撒切爾夫人的確是個十分聰明的女人,但是作為中國的領導人,我也有自己的三個回答。第一,主權問題。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中國不會作出任何讓步。第二,香港回歸後的管理問題。1997年,中國恢復香港地區的行使主權,將會如何管理香港,在香港採取何種政治經濟制度。
第三,十五年過渡期的安排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為香港回歸創造最有利的條件。即使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經羅列得十分清楚,但世事無常,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意外情況。例如,中英雙方根本無法達成一致,香港地區發生大大小小的混亂和暴動,等等,那麼中國就會重新考慮收復香港地區的時間和方法。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將會作出讓步,放棄主權完整的權力。”鄧小平的話擲地有聲,即使以口才和演講才能橫掃英國政壇的撒切爾夫人也啞口無言,毫無反擊的能力。硬碰硬,總有一方認輸,這一次,撒切爾夫人的強勢政策在中國大敗而歸。雖然香港地區的回歸讓撒切爾夫人嘗到了海外失敗的苦頭,讓她一貫雷厲風行的“鐵娘子”形象有所折扣,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她在英國政壇的執政地位。
但在1990年,歐洲共同體特別首腦會議上,在貨幣聯盟的商討中,撒切爾夫人投出了唯一的一張反對票。她有著如此強烈的反應,正是她一貫以來強權政治的反應。她不甘心做西方世界各國的合作夥伴,她根深蒂固的政治理念使她仍然緊握霸主的思想,她想做日不落帝國的霸主,更想做歐洲的霸主。然而這一次她的強勢政策在這里行不通,而是給自己的政治生涯致命一擊,致使她不得不離開唐寧街10號,背負著“鐵娘子”的稱號,為著自己的政治信念,結束了首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