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爾夫人執政時,一直推行著“撒切爾主義的政策”,這些政策雖然使英國經濟免于全面崩盤,但卻犧牲了福利事業。在她提倡的貨幣政策及私有化的制度下,英國社會面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失業率上升,人民怨聲載道。為了平衡政府預算,她又全力推行人頭稅,這一項措施使她的民心迅速流失。
在撒切爾夫人成功當選首相之前,保守黨最有希望獲得勝利的是一位名叫約瑟夫的政治家。但由于他對下層婦女的不公平對待,引起軒然大波,導致他失去了有利的競爭地位,于是他轉而支持撒切爾夫人。在撒切爾夫人執政後,約瑟夫得到了極大的任用。撒切爾夫人的另一個得力幫手,英國副首相,外交大臣傑弗里·豪。他也是撒切爾政府中頗富威望的資深內閣成員。但撒切爾夫人在歐共體首相會議上公然反對歐共體貨幣和政治,這使得她與自己的左膀右臂意見分歧,最終導致分道揚鑣。
最重要的兩名內閣成員的離去,使撒切爾夫人的黨內威望和信任率急劇下跌。這無疑使得撒切爾政府面臨巨大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保守黨人意識到,曾經的“鐵娘子”似乎已經不再適合擔任首相職位了,她的繼續執政,或許會給英國的經濟和政治帶來更大的危機。于是,保守黨不得不重新考慮首相候選人,讓撒切爾夫人離開唐寧街10號。
在黨內舉行的兩輪選舉中,撒切爾夫人都沒有得到超過半數的選票,她不得不辭去首相的職位,退居幕後。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鐵娘子”,無奈傷心地離開了唐寧街10號。當陽光灑在年過花甲的撒切爾夫人身上時,顯示出一種滄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