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阿爾及利亞當代最重要作家作品《哀傷的墻》首出簡體版

時間:2016-09-13 08:52   來源:鳳凰讀書

  以女性筆名書寫伊斯蘭世界當今苦難

  雅斯米納 卡黛哈被稱為阿爾及利亞當代“罕見的文學作家” 。卡黛哈曾是阿爾及利亞軍隊軍官,工作之餘從事寫作,以法語出版了多部小説,深受好評,作品已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本人則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近日,由新經典文化和上海三聯書店共同推出了小説《哀傷的墻》,這是卡黛哈的作品首次在大陸出版。

  《哀傷的墻》曾獲2006年法國書商公會文學獎、熱帶文學獎,講述了一對加入以色列國籍的阿拉伯夫婦,在一次自殺炸彈襲擊後,醫生阿敏發現在襲擊中喪生的妻子絲涵竟然就是那個自殺式襲擊者。在巨大的震驚和傷痛中,阿敏不得不面對現實,為了弄清妻子為什麼變得面目全非,他決心找出真相。

  長期以來,伊斯蘭世界中的恐怖暴力衝突頻頻出現,震驚世界。襲擊的人高喊為信仰而戰;無辜的人被捲進殺戮,喪失生命;倖存的人在戰火中求生,惶惶終日。人們不禁要問,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卡黛哈説:“我到過許多國家,遇見各行各業的人,無論我走到哪,總被問及:這個世界怎麼了?我們該往何處去?這些野蠻殘忍的行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的小説回答了這些疑惑,幫助那些亟欲追根究底的人。透過這些小説,讀者得以獲得一些概念,他們從而握有通往當代伊斯蘭現象與文化衝擊之鑰,透過我所提供的真相片斷,讀者可以自行拼湊,還原部分圖像。”

  除了呈現伊斯蘭世界中的暴力衝突,描繪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生活狀況及相互之間的差異,卡黛哈更表現了衝突雙方的觀點和想法,從而讓讀者更加深入伊斯蘭世界,了解在暴力之下深刻的歷史原因。更重要的,是作者表現出的人道主義精神,對和平的熱切懇求。他借主人公之口發出震撼人心的吶喊:我不相信神會讓人類互相殘殺。沒有什麼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也沒有誰的生命高於他人的生命。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對卡黛哈讚譽有加,曾驚嘆推薦:“卡黛哈筆下描繪的世界直如人間煉獄:饑饉、荒蕪、恐懼、窒息。”《新聞週刊》雜誌(Newsweek)則稱他為“罕見的文學作家,為當今的苦難賦予了意義”。

  除了作品被廣為關注外,卡黛哈的筆名也為人所樂道。他本名為穆罕默德 奧萊賽奧,在阿爾及利亞內戰期間,為了躲避書籍審查,他以妻子的名字“雅斯米納 卡黛哈”為筆名繼續寫作,直到2001年離開軍隊遷居法國後才公佈了真實身份。在此之後,他依舊使用這個女性筆名,以表示對妻子的感激,和對所有阿拉伯女性的敬意。

  阿爾及利亞當代“罕見的文學作家”雅斯米納 卡黛哈力作

  風靡法國,暢銷84萬冊,版權售出36個國家

  【書籍資訊】

  書名:《哀傷的墻》

  作者 :雅斯米納 卡黛哈

  譯者:繆咏華

  定價 :35.00元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ISBN :9787542655912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編輯推薦

  我不相信神會讓人類互相殘殺。

  沒有什麼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也沒有誰的生命高於他人的生命。

  阿爾及利亞當代“罕見的文學作家”雅斯米納 卡黛哈又一力作

  風靡法國,暢銷84萬冊,版權售出36個國家

  獲2006年法國書商公會文學獎、熱帶文學獎。入圍龔古爾文學獎決選、都柏林文學獎決選

  卡黛哈筆下描繪的世界直如人間煉獄,饑饉、荒蕪、恐懼、窒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

  內容簡介

  阿敏和絲涵是一對加入以色列國籍的阿拉伯夫婦。阿敏是一位傑出的外科醫生,夫妻倆人住在特拉維夫高級住宅區的一棟住宅裏,過著令人稱羨的愜意生活。但是某天,發生在一家快餐店裏的自殺炸彈襲擊硬生生摧毀了阿敏一手打造的美好生活。絲涵不幸在這次襲擊中喪生,但更為驚人的是,所有證據都顯示,絲涵就是那位自殺式襲擊者。絲涵的行為不僅毀了自己,以及十幾條無辜的生命,同時摧毀了被遺留在人世、不得不面對現實的阿敏。多年來看似和他同甘共苦的妻子,將他排除在自己的生命之外,徹底背叛了他。在痛苦、憤怒以及不解的情緒下,阿敏決心找出究竟是誰將他的妻子變成一個他所不認識的人……

  作者簡介

  雅斯米納 卡黛哈

  本名為穆罕默德 莫萊賽奧,曾是阿爾及利亞軍隊軍官,工作之餘從事寫作,在阿爾及利亞以法文出版了多部小説,深獲好評。在阿爾及利亞內戰期間,他為了躲避軍方對書籍的審查,採用了他妻子的名字“雅斯米納 卡黛哈”這個筆名。一直到2001年,他離開軍隊遷居法國後,才公佈其真實身分。在公佈身分後他依舊使用這個女性筆名,為的是表示對妻子的感激,以及對所有阿拉伯女性的敬意。

  卡黛哈對於目前深擾伊斯蘭世界的政治衝突相當關心,重要著作有當代東方三部曲:《喀布爾之燕》、《哀傷的墻》、《巴格達之歌》。被譽為是阿爾及利亞繼加繆之後,當代傑出的作家。

  【附錄】

  卡黛哈“當代東方三部曲”序言

  智識可能閉塞,但是情感不然,身為世界公民的一員,我有破除封閉的心智的義務。我們所處的時代,撻伐責難與陳腔濫調完全扭曲了議論。這是一個黑白不分,眾説紛紜的時代,充斥怨恨與懷疑,偏激的種族主義、荒謬的爭戰以及令人迷惘的離經叛道橫行無忌。這是一個政治操縱一切、媒體嘩眾取寵、亂象叢生的時代,這個時代裏,貧窮弱國被強權大國玩弄于鼓掌之上,智慧不再與時俱進,天分、抱負、甚至是合法正當性都受到危害。這是一個怒火滔天,不容異己的時代,人類仿佛喪失倫理道德,驟然失去理智與判斷力。

  我發覺,日復一日,由於無知或誤解,人類關係遭受越來越嚴重的傷害,令人扼腕。情況愈演愈烈,世人竟渾然不察,教人沉痛又憂心。世人似乎喪失良知,任由不公不義不受撻伐、橫行霸道。世人面對敗常亂俗,竟噤若寒蟬,而知識分子,為了自己的形象,寧可放棄信念,妖言惑眾。我期待明智的回應,以便揭露失落的人性;按下警鈴,喚醒陷入險境的人,以免天下變亂紛呈。我察覺到謊言與仇恨牽著我們的鼻子走,討好賣乖與優越感儼然以美德自居,媒體的出版立場與方針勾勒出個人行為的準則,真是可怖。

  為了不讓自己絕望,為了不棄械倒戈,為了不認輸,我寫了當代東方三部曲:《喀布爾之燕》、《哀傷的墻》、《巴格達之歌》,期能為我們淪落成漆黑深淵的白晝,帶來一絲光明。

  我慶倖自己接受過東西文化的洗禮,篤信回教,並曾參與戰爭,打擊基本教義派的恐怖主義。這個經驗雖然可怕,卻對啟迪心智,解釋那些使我們喪失人性、攸關意識形態的事故的來龍去脈,實有必要。

  我的作品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我到過許多國家,遇見各行各業的人,無論我走到那裏,總被問及:”這個世界怎麼了?我們該往何處去?這些野蠻殘忍的行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的小説回答了這些疑惑,幫助那些亟欲追根究底的人。透過這些小説,讀者得意獲得一些概念,他們從而握有通往當代伊斯蘭現象與文化衝擊之鑰;透過我所提供的真相片段,讀者可以自行拼湊,還原部分圖像。

  不幸地,有些人拒絕對不同的族群敞開心扉,寧願囫圇吞棗電視新聞,外加幾個商業廣告和愚昧的綜藝節目。這些人在虛幻的世界裏固步自封,執迷不悟地生活在歷史的洪流之外,對於世界的動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為問題僅局限于少數地區,事不關己。這些人忘了國界不復存在,地球已經成為一個共同體,當一地爆發衝突,其衝擊力亦可傳送到地球的另一端,無人能置之度外。

  於是,我從事寫作,期能喚醒每個人的責任感。

  我的小説借用通俗的手法,處理某些當代現象,我希望引領讀者來到“誤解”的核心,掌握錯綜複雜的情況,識破暗藏的密碼。當文學對它的內容和主題握有主權,它便成為學習人生、了解複雜人事物的最佳工具。文學可以帶領我們探索未曾想過竟然存在的地方,熟悉遠方的群落,深入那些思想跟我們南轅北轍的人民心理,使我們明瞭彼此的關聯,併發現罅隙,加以彌補,進而盡情享受人生。唯有體悟到世人有相識、對話以及相互滋長的迫切需要,這個世界才有救贖的可能。唯有這麼做我們才能走向成熟。因為有時我們以為的“野蠻”,往往不是真正的野蠻。真正的野蠻乃是:我們太怠惰于努力維繫彼此的溝通,不願促進雙方的關係;真正的野蠻乃是:我們不願或不能承認“彼此的差異並非分裂的根源,而是生生不息的空間,更是相互鼓勵的契機”。我認為,一個快樂的人能在每一個宗教裏,找到敬愛的聖人,從每一種民間傳説中,聽見悠揚的樂章;他將明白這個世界何去何從,並且願意為世界努力付出。無論原住民、俾格米人、黑人或白人、印第安人或黃種人、亞洲人或美洲人、北歐人或非洲人,我們都隸屬於同一個命運,我們親手建立的命運,因此也獨獨由我們主宰它。自蒙昧的時代以降,人類即是磨難的製造者,亦是權威的建築家。他是自身的神祇,因此也該由他自行決定,經過千年曆史與文明的洗禮,他將成為什麼人。

  我認為,沒有理性的決定,就沒有救贖的出路;欠缺智慧,就沒有光明磊落的榮耀。

  我們的幸福首先取決於我們身上最良善的優點,亦即我們愛與體諒的天性。至於我們最頑劣的缺點,在於智識未開,它也是引發胡作非為的禍首。

  唯有我們——我們自己——可以一起決定,我們究竟希望成為什麼人:傳遞光明的使者,抑或冥頑不靈的縱火狂。

  雅斯米納 卡黛哈

  摘自 當代東方三部曲 繁體中文版序

  陳蓁美 譯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