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西洋鏡:中國衣冠舉止圖解》:海外中國服飾研究開山扛鼎之作

時間:2016-07-05 07:40   來源:鳳凰讀書

  讀歷史一直是根植于中國人文化深處的閱讀習慣,圖書市場的“歷史熱”此起彼伏。繼以“百家講壇”、“X朝那些事兒”為代表的通俗讀史潮流之後,從“西洋鏡”裏看中國、從西方視角審視中國歷史的潮流逐漸抬頭。近日,《西洋鏡》書係重磅新作《中國衣冠舉止圖解》甫一問世,即受到了沈弘、楊葵等名家的點讚推薦,引起眾多文史讀者的追捧。

  價值:海外中國服飾研究開山扛鼎之作

  《西洋鏡》書係意圖在西方發現第一手的中國史料,是國內首份以挖掘原汁原味海外史料為主旨的系列出版物,借此從“西洋鏡”裏看中國、從西方視角審視中國歷史。最新出版的《中國衣冠舉止圖解》,收錄了馬戛爾尼訪華使團隨團畫家威廉 亞歷山大僅有的兩本著作《中國的服裝》、《中國人的服飾和習俗圖鑒》中的200余幅繪畫作品、搭配的文字研究內容及一些罕見的單張版畫。兩本著作合併出版,這在國內外均為首次。

  書中既有重大歷史節點的故事,也有浩大聲勢中耐人尋味的細節。

  作為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隨團畫家,威廉 亞歷山大為我們詳盡描述了馬戛爾尼使團訪華途中的所見圖景。繪畫中有英使覲見乾隆帝的情形,在其中我們不僅可以一睹乾隆帝的龍顏,還可以看到英使依循英國習俗而非天朝禮節,向乾隆帝單膝下跪。自然,作者筆下更多的是一路行來各個地方的風俗速寫。其中既有對負責迎接外國使團的滿清文武官員、兵牟差役的人物肖像,也有對沿途城鎮與山川的風景寫生。

  畫家畫筆下的內容及其豐富。人物涉及三教九流,行商坐賈;既有貴族家的千金小姐,也有終身在船上忙碌的船家女;既有在天橋撂地的藝人,也有在街頭匍匐的乞丐。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生活場景,撿糞團的小孩緊緊地跟在騎馬的客人身後,三五個人聚集在一起,就不免賭上兩把:或擲骰子或鬥鵪鶉。

  這套書係最大的價值是收錄了二百餘張彩色石印版畫,這些版畫都有強烈的現場感和寫實感,一方面極具視覺衝擊力,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較為真實地還原了歷史場景,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這些彌足珍貴的西方一線記者的圖文報道,不僅填補了中國早期影像歷史的諸多空白,而且對於我們新聞出版和版畫的學術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版本價值。

  啟示:兼聽則明,更加逼近歷史真相

  歷史研究中,第一手資料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唐代史學家劉知幾曾提出“史才三長”的理論,指一個優秀的史學家應該具備三種才能:史才、史學、史識。其中史學,即是説歷史研究者要充分佔有第一手資料,並辨別其真偽。

  《西洋鏡》書係的珍貴史料價值有目共睹,它為晚清歷史的研究提供了不一樣的觀察視角和西方視角下的第一手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勇教授分析這套書受讀者歡迎的原因説:“這些書圖文並茂,為讀者提供了先前不曾見過的精美歷史圖片,又因當時西方人的特殊視角,為我們今天重建近代中國歷史記憶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坐標。至少在新材料積累上,這些書均屬於傅斯年‘上窮碧落下黃泉’所期待找回來的那些東西。近代中國去古未遠,許多史料尤其是西人遺留的史料,因為歷史原因,積聚很少,翻譯出版的更少。這是《西洋鏡》系列大賣的根本原因。”

  對於這套書係之於歷史研究的價值,馬勇教授評價説:“真相畢竟是真相,真相不會因為言説而改變或不存在。從民族或國家立場看,歷史猶如風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又如盲人摸象,每一個人都覺得摸到了真相,其實可能只摸到了大象的某一個部分。重建歷史真相需要超越性的立場,更需要動手動腳找材料,只有充分佔有絕大多數史料,我們才有可能説自己的寫作、言説向真相逼近了一步。“

  作家楊葵表示,書中選取的這些內容現在回頭看已是歷史大事,但在當時可能就如今天我們日常聽到的世界各地社會新聞一樣,瑣瑣碎碎,俗不可耐。可見,越是細細碎碎、柴米油鹽的世俗生活,越具歷史意義的耐久力。

  浙江大學教授、著名老照片研究者沈弘也推薦説:由於清朝的閉關鎖國,在亞歷山大之前還沒有任何一位英國畫家有機會這麼詳盡地描寫過中國的風土人情。其繪畫和文字也表明,早在 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英國人就已經在認真地觀察和研究中國。他們對於中國的了解和認知程度是國人以前所沒有意識到的。

  【書籍資訊】

  書 名:西洋鏡:中國衣冠舉止圖解

  作 者:[ 英 ] 威廉亞歷山大 著 趙省偉 邱麗媛 編譯

  出 版 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書 號:978-7-5682-2323-2

  定 價:128.00元

  作者簡介

  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1767-1816):出生於英國肯特郡,1784年進入皇家美術學院繪畫專業學習。1792年作為製圖員、馬戛爾尼使團隨團畫家托馬斯希基的助手訪問中國,創作了大量的速寫和水彩畫。1802年成為英國畫家軍事學院的教師,1808年任大英博物館古文物部的助理館員,直至逝世。著有《中國的服裝》(1805年)、《中國人的服飾和習俗圖鑒》(1815年)。

  趙省偉,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目前專注于中國歷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國主題的法國、德國報紙和書籍。著有《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法國彩色畫報記錄的中國1850—1937》、《西洋鏡:海外史料看甲午》等書。

  邱麗媛: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教于北京華文學院,研究方 向為中外文化交流傳播,譯有《西洋鏡:1907,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等書。

  內容簡介

  從 18 世紀開始,西方人就在十分認真地觀察中國。他們畫了大量的圖像、拍攝了大量的照片,並將其帶回了西方,讓西方人看見中國是什麼樣子。作為馬戛爾尼使團隨團畫家的助手,亞歷山大在從澳門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創作了大量反映當時中國風土人情的畫作,隨後在歐洲引起轟動。這是西方畫家第一次如此詳盡地觀察和描繪中國,也是將中國描繪得如此充滿神奇浪漫色彩和異國情調的最後一個時期。本書收錄了亞歷山大僅有的兩本著作《中國的服裝》《中國人的服飾和習俗圖鑒》中的繪畫作品、搭配的文字研究內容及一些罕見的單張版畫。兩本著作合併出版,這在國內外均為首次。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