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樊小純新書北京發佈 與龍丹妮共話文藝青年的生活形態

時間:2016-06-13 07:22   來源:鳳凰讀書

  2016年6月11日下午,85後作家樊小純與著名電視人龍丹妮在單向空間朝陽大悅城店展開了一場題為“生活的形狀”的新書分享會。

  樊小純此番出版的新書《不必交談的時刻》,是她留學美國期間,觀察記錄生活的隨感和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思考。新書預購期間就搶訂一空,出版方緊急加印的第一批也在兩周內賣斷貨,第二批加印還沒入庫,就已被等待補貨的經銷商訂走大半。

  樊小純,1987年生於上海,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曾在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擔任編導,後留學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攻讀社會紀錄片碩士,2015年學成歸國,繼續紀錄片導演和製片人的工作。知道樊小純的人,一部分是通過2009年她出版的第一本隨筆集《純》認識她 ,這本展現了樊小純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和思考,在豆瓣評分很高。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曾經風靡網路的“三行情書”聽説她,她因為兩個月連續在微博更新手寫版“三行情書”被網友注意;更多的人,是因為其所創作的詩歌《借我》知道她,《借我》是樊小純寫來紀念木心的一首小詩。這首詩發佈後被網友爭相轉載,傳閱,摘抄,朗誦, 大概因為是紀念木心所作,且風格 很木心,在網上一度被訛傳為木心作品。

  樊小純在文藝青年中頗受推崇。她的部落格和微博聚集了一批長期的固定的讀者,他們喜歡看她分享的生活隨筆、思辨的文字,攝影, 以及一些影評、讀書筆記等 。很多讀者一直翹首期盼樊小純出新書。

  與2009年出版的《純》不同,新書《不必交談的時刻》裏,樊小純的思索更平和,更凝重,更開闊。它內容龐雜,包含友誼、思想、生死、成長等諸多話題,涉及文學、哲學、藝術、社會等多個領域;它又主題明確,那就是:探討一個人如何逐漸完成自己。這本書是一本特別的隨筆集,它的特別體現在它的龐雜和耐讀,通透和晦澀,年輕讀者非常容易透過樊小純的文字,去觀照和省察自己的內心,領悟出自己想表達卻表達不出的深意。這種閱讀的驅力會使人回歸沉寂,並於沉寂之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樊小純在解讀新書書名時説:“在確認一些真正的交談以後,餘下的就是不必交談的時刻了。我們都不要害怕沉寂。”

  低調,甚至有些冷淡的樊小純,微博上的粉絲並不算多,但她的微博,可稱是文藝青年聚集地,其中不乏眾多具有文藝特質的公眾人物。 《不必交談的時刻》書一齣版 ,就受到了蔣昌建、梁翹柏、李泉,龍丹妮、伊能靜、李維嘉、華晨宇,彭小蓮、侯小強、吳夢知等的關注和大力支援。他們大多是樊小純部落格的長期讀者,十分賞樊小純的才華。他們第一時間拿到她的新書,並認真寫下了自己的讀後所感——

  李泉説:小純的特別在於我知道她從哪來,卻無法想像她到哪去。她的文字載著她現在的問與答,眼和心,但這些好像于她並不重要,她只是快速地路過,而我只是對這樣的她會走到哪,充滿無限的遐想。

  彭小蓮認為:小純的寫作有著非常80後的特徵:敏感/跳躍/碎片,但她始終表達自己的真實思考,努力體現自己的獨立。

  梁翹柏點評:同是旅居紐約的電影係學生和紀錄片導演,雖然生活在不同年代,樊小純正在過著我渴望延續著的生活方式——天天流連書店畫廊美術館和電影院,奢侈地思考著我渴望有時間思考的東西。人生是個不斷選擇和放棄的過程,假如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她就像生活在另一個空間的自己。

  龍丹妮感言:小純的文字,總是讀起來讓人稍微覺得費解。可是,每次都有一種召喚讓你跟隨下去。我想,也許是她足夠冷才足夠讓人著迷,但冷的盡頭又何嘗不是熱情的一體兩面呢。我們切換著不同的年齡性別來看一個28歲的生命進行中的思考,並常有對話感,這就很好很好了。

  熱愛,冷淡,堅韌,自覺,全然投入,置身事外。對於生活秩序與內心秩序的重建,樊小純沉著冷靜且一意孤行。她的文字總是先人一步地準確。這是迄今為止,對樊小純和她的文字,所做的最為精準的描述。給出這番描述的,是湖南衛視著名策劃人吳夢知。

  活動的現場氣氛溫馨,樊小純和嘉賓與現場讀者就讀書、電影、紀錄片等進行了熱烈而真誠的互動。

  【書籍資訊】

  書名:不必交談的時刻

  作者: 樊小純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出版年: 2016-6

  頁數: 274

  定價: 42.80

  內容簡介

  《不必交談的時刻》是一本特別的隨筆集,它並不時髦,但它龐雜、耐讀,是樊小純觀察記錄生活的隨感和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思考。它其實主題明確:一個人如何逐漸完成自己。

  熱愛,冷淡,堅 韌 ,自 覺,全然投入,置身事 外。對於生活秩序與內心秩序的重建,樊小純沉著且一意孤行。她的文字 總是先人一步地準確。

  “索引”或許是進入這本書的最好方式。直觀、即興。這種閱讀的驅力將使人回歸沉寂,並於沉寂之中獲得力量。

  作者簡介

  1987年生於上海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社會紀錄片碩士

  紀錄片:

  《The Other Eye:a film about LiuDan》2014

  《嚴復》2011

  《蕭紅》2010

  《林風眠》2010

  書籍:

  《不必交談的時刻》2016

  《純》2009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