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創新、談速度、談執行,戰略是不是已經過時?不斷迭代的技術,層出不窮的商業模式,創業者和企業家越來越迷茫。企業的目標應該是做大還是求快?企業應該開創藍海還是擁抱競爭?
2016年6月,《戰略的本質:複雜商業環境中的最優競爭戰略》一書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上市。繼享譽世界的“波士頓矩陣”之後,波士頓諮詢公司資深合夥人馬丁 裏維斯等在本書中創造性地發明瞭企業選擇最合適戰略的實用工具——戰略調色板。“戰略調色板”中包含了五種截然不同的商業環境,以及與之相應的最適宜戰略管理方式。
《戰略的本質:複雜商業環境中的最優競爭戰略》一書提出的戰略調色板理論,與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相吻合,引起了中國企業界的關注和共鳴。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讀完評論道:“《戰略的本質》如一場及時雨,以令人信服的方式為戰略的制定和執行指明瞭方向。”本書也是張瑞敏近十年來唯一推薦的戰略管理圖書。
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銷聲匿跡
近年來,商業環境中不確定性的日益加劇和快速變化使得一些學者和商界領袖斷言,某種意義上的戰略已與現實脫節,甚至有人提出“戰略已死”。馬丁認為,事實上,戰略的重要性從未像現在這麼突出。企業可能被錯誤的創新拖垮,可能被盲目的速度扼殺,可能被錯誤的執行壓垮,這些恰恰説明,戰略事關企業的生死存亡。他同時分享了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最新研究成果, 在未來五年內,32%的上市公司可能會因為戰略選擇不當銷聲匿跡;領先和落後企業之間的差距已達到有史以來最高水準。企業找到有效的戰略管理方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自20世紀60年代初商業戰略的概念誕生以來,可供公司領導者選擇的戰略工具及戰略框架數量大幅增長。然而,這些戰略方法如何相互聯繫,是否應當付諸實踐卻遠未可知。
馬丁認為,企業並非缺少制定戰略的有效方式,很多企業的不足在於不能合理地針對外部環境選擇正確的戰略。波特五力模型可能在某一領域行之有效,而藍海戰略、開放式創新戰略則適用於其他領域。但在認識每種戰略時,人們傾向於將其當作包治百病的靈藥。管理者及其他企業領導都面臨著一個難題:環境越來越複雜多變,難以把握,成功的風險也越來越大,他們如何才能確定最有效的企業戰略?如何借助適當的框架及工具,集思廣益,採取行動,構思並執行企業戰略?
戰略的本質是解決問題的方案
馬丁認為,戰略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只有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
2012年,他帶領波士頓諮詢公司布魯斯 亨德森智庫的同事對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的150家企業進行了詳細調查,範圍涵蓋銀行、制藥、高科技、農業等多個行業。此外,他們還分析了60年間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況,以便更好地了解商業環境在此期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此外, 他們還與企業首席執行官進行了20多次深入的訪談,傾聽他們制定和實施成功戰略的經驗和看法,以此作為對先前調查的補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西蒙 列文的支援,從生物與進化戰略的角度深入發掘和探討,該領域與商業領域一樣充滿了複雜、多樣、多變、不確定的環境。
戰略調色板VS波士頓矩陣
50年前,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布魯斯 亨德森提出了影響世界管理界的“波士頓矩陣”理論,成為各大商學院的必講課程。當被問到波士頓矩陣理論在今天是否依然有效時,馬丁認為,波士頓矩陣理論依然適合成熟的和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和企業。和過去相比,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商業環境越發千變萬化、難以捉摸。其原因有多個,其中包括全球一體化、科技飛速發展、經濟緊密聯繫等。具體到中國,政府提出“新常態”的概念,從側面反映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環境的複雜性和嚴峻性。
《戰略的本質:複雜商業環境中的最優競爭戰略》一書提出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企業所處的環境決定企業應採取的戰略,企業需要對環境進行評估,從而搭配、運用合適的方案。這一套解決問題的框架被馬丁命名為 “戰略調色板”。
然而,如何才能找出商業環境的特點,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制勝戰略?
馬丁按照三個簡單的維度把商業環境進行了分類:第一個維度是可預測性,企業能否預測商業環境未來的發展變化;第二個維度是是可塑性,企業是否能夠獨立或者以合作的方式重塑商業環境;第三個維度是環境嚴苛性,企業能否在商業環境中生存。將這幾個方面整合起來,便形成了五類典型的商業環境,每一類環境都要求企業制定並實施與之相對應的戰略方案:
如果行業前景可以預測但難以改變,企業應採用“經典型戰略”(做大);如果行業前景既難以預測又難以改變,企業應採用“適應型戰略”(求快);如果行業前景可以預測並加以改變,企業應採用“願景型戰略”(搶先);如果行業前景難以預測但有可塑性,企業應採用“塑造型戰略”(協調);最後,如果企業在艱難的環境中努力生存和前行,則應採用“重塑型戰略”(求存)。本書深入解讀了每一個不同的戰略,試圖幫助企業將戰略和環境匹配起來,決定在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方法實施每個戰略,避免戰略與環境不吻合所導致的惡果。